2025年本科高校征集志愿阶段,大家发现有大量高校都出现降分录取的情况,甚至有部分高校连续多次降分录取,希望能尽快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
通过各省教育考试院列出的征集志愿高校名单及专业等情况来看,需要进行两次以上征集志愿的高校,99%都是属于民办性质,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公办高校。
但是民办本科高校不断降分录取,甚至在部分省份都已经跌到300多分。这样使得很多本科没过线的学生看到上本科高校的机会,部分学生和家长都抵不住这样的低分诱惑。
因此,今年广西、黑龙江、甘肃、上海等省份有大量学生300多分考上民办本科高校。如今开学季来临,许多家长缴完费用后,都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这些教训,也值得后面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警惕。
300多分上本科大学的代价
2025是民办本科高校开始崩塌的一年,实际今年有大量民办本科高校都没有完成招生任务,比如广东省的湛江科技学院、广州工商学院等在省内外招生都有缺额。
当初学生看到民办高校降分录取,或许觉得这是捡漏上本科高校的机会,但实际并不是天上掉下馅饼。其付出的代价同样很沉重,尤其是在金钱方面,可能会掏空普通家庭的家底。
如果没有教育部门的管制,或许很多民办本科高校今年都会无条件降分录取。毕竟只要能完成招生任务,意味着未来四年都能有稳定的学费收入来源,这比普通企业抗风险要强很多。
如今各地高校都陆续开学,家长陆续完成各种费用的缴纳,才逐渐明白当初选择在征集志愿阶段选择民办本科高校,或许是非常错误的选择。
比如一位广西家长,当初就是受到民办本科高校降分录取和孩子想法的影响,最终选择同意孩子的方案,300多分被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录取,如今开学基本把家里掏空。
每年学费高达26000元,是公办本科高校的5倍左右。还有1500元的住宿费和1000元的教材费等,各种林林总总的费用共计高达29250元,这只是开学前缴纳的费用。
真正前往学校报到时,又要买各种生活用品和床单被子等,又要购买电脑等,又要预支9月份的生活费,这些费用加起来也将近1万元。加上另一个孩子的费用,可能就真是分文不剩。
从今年各省征集志愿统计的数据来看,需要进行两轮以上征集志愿的民办高校,每年学费基本都是在2万元以上。上面那位家长缴纳的住宿费才1500元,在民办本科高校里面已经相当便宜。
而广东和北京等地区的民办高校,每年的住宿费都能达到6000元以上,这已经是相当于公办本科高校的学费。此外,还有各种额外收费,也是让很多家长感觉头疼,当初在报考时都没有想到。
民办高校有一个隐形的陷阱,即学校招生简章或者教育部门列出的清单里面,只是提到学校的学费标准,也没有提到其他各项收费情况。许多家长以为勉强能接受2万多的学费,就能到学校读书。
实则学生个人消费和学校的各种隐形消费,比如学校方面昂贵的住宿费、教材费、保险费,甚至有些学校还有空调租赁费、班会费等项目,学生个人方面还需要购买电子设备,这些消费同样很高。
因此,高校开学季令诸多家长措手不及。许多学生都只能通过助学贷款才能勉强完成学业。这就是当初盲目选择的代价,只能说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025年民办高校出现“退学潮”
当开学阶段的消费超出家长预期,则必然会想到到这所学校继续读书是否值得,将来毕业后就业是否能赚回学费等问题。当前往校园参观后,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失望。
比如开学后才发现学校位于郊区,交通极其不便利,教学楼和宿舍等环境都很差,根本没有学习氛围,当初的招生宣传根本不一致,这样会使得很多学生都有心理落差。
加上当初又缴纳三四万元的学费,这种强烈的反差感使得许多学生都会萌生退学的想法。所以小鱼老师在某平台看到很多学生前往学校报到后,最后也选择退学,回去复读。
中国目前的民办高等教育更像是资本市场在运营,甚至部分民办高校所属的企业都已经上市。这些学校或许根本不会在意教学质量和基础设施,只要学生愿意来,能缴纳学费,学校就能赚钱。
因此,如今诸多高校更像是学历批发工厂,学生是否学到技能跟学校没有关系,将来是否能妥善就业也和学校没有关系。学生花费将近20万元,最终只拿到一个毕业证和一个学位证。
这样的投资回报率是否真的划算,这也是当前社会各界都在讨论的问题。最后,通过这个案例,希望各位学生和家长将来在选择学校时能量力而行,报考民办院校时要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