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吃瓜群众集体傻眼!
现在都2025年了,中国可不是1840年任人宰割的中国!
咋回事?
英国商务大臣刚与中方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一份扩大进口英国产品的协议,会议结束不到一天,英国外交部却在基辅宣布对三家中国企业实施资产冻结——缘由指称它们涉嫌向俄罗斯军方提供关键物资。
这前脚握手后脚捅刀的操作,到底是哪门子的 “外交章法”?
这一操作的时机几乎与尚未完成资金结算的威士忌订单形成鲜明对比:英国一边大力推介本国烈酒,一边又迅速对昔日贸易合作伙伴挥出制裁之锤。
事实是,中国政府并非“坐以待毙”。
在英国制裁消息公布的当天晚上,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官网即发布严正交涉声明,指出英方制裁缺乏国际法依据,已向对方提出严正交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在次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方保留对等反制的权利,将根据《反外国制裁法》采取必要措施。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反制”主要以外交抗议和法律申诉为主。
对普通读者而言,最核心的启示是:现代大国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一签多冻”或“往来制裁”那么戏剧化,更多依赖法治框架与交涉机制。
英国此次先贸易后制裁,本质上是其在对俄制裁政策和中英经贸利益之间的一次政策平衡尝试;而中方的回应则是运用外交抗议与法律程序争取最大谈判空间,而非立即以对等手段展开全面反制。
无论是威士忌订单还是企业资产冻结,都反映出大国关系中的“复杂平衡”——既想通过经贸合作拉近彼此距离,又不得不在安全与外交议题上坚守原则。只要各方继续在务实合作与制度化交涉之间寻找平衡点,就能避免“签完又制、反制又签”的消耗战,让国际贸易回归其本质——互惠与稳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