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明知道东西可能是假的,还总有人抢着买?这个现象在当下中国市场特别明显,从鞋子到化妆品,假货到处都是,利润高得吓人。
假货从哪里冒出来,成本低到你想不到
假货这事儿,在中国市场已经不是新鲜玩意儿了。拿鞋子来说,福建莆田那边早就出名,很多工厂本来是给大牌代工的,结果一转眼就开始自己搞仿制品。一双鞋的成本,布料加塑胶也就几十块钱,简单组装一下,贴个假标签,就能卖到几百上千。
数据显示,某些仿冒鞋的利润率能轻松超过2400%,因为正品要加品牌溢价,假货直接省了这笔钱。想想看,你花50块进货,转手标价上千,中间差价全进兜里,这生意谁不眼红?
再比如化妆品,广州白云区那些小作坊,生产一批假货,原料成本低得可怜,瓶子标签一印,包装一裹,就能冒充日韩大牌。
去年杭州查获的一起假化妆品案,涉案金额上千万,仓库里堆的都是新鲜出炉的“新品”,生产日期就定在一周内。里面添加的化学品超标严重,用久了可能引起皮肤问题,但生产者不管这些,只管卖出去。
为什么这么猖獗?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了,被抓了罚款几万,相比利润来说毛毛雨。监管部门一年能查出几千起案子,但执行起来难,很多商家被罚一次,换个身份证又开张。
电商平台也帮了忙。淘宝、拼多多、抖音小店,这些地方假货混杂,商家上传高清图,写上“限量抢购”,消费者一看便宜就下单。
平台有算法推爆款,卖得好的上首页,假不假没人先查,等举报了再下架,可商家早赚翻了。跨境电商更乱,海淘商品七成没出过国,直接国内作坊发货,拍个视频加海关贴纸,就成了“原装进口”。
消费者为什么明知故买?
不是所有人都被骗,很多其实知道是假的,但还是买。原因简单,价格太有吸引力了。正品一双鞋上千,假货三百就能拿下,外观差不多,穿出去谁看得出来?
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收入不高,房贷车贷压着,消费降级后,假货就成了补位选择。疫情后大家钱包紧了,真货买不起,假货刚好能省钱还不丢面子。
面子这事儿在中国人心里根深蒂固。社交媒体放大焦虑,朋友圈晒包晒鞋,短视频滤镜一加,看起来高端大气。买假货不是为了用多久,而是为了拍张照刷存在感。有人一周换五个名牌包,其实总花销就一双正品的价。
年轻人尤其爱这套,三四线城市的青少年追潮流,网购高仿鞋明星同款,用家长的钱买了还转卖同学。这种风气一传开,校园里都开始比拼。
还有心理因素,很多人觉得“假不假无所谓,只要像就行”。平台有“假一赔十”承诺,但实际操作起来,商家推说“发错货”或“快递调包”,维权麻烦,大多数人懒得折腾,选择沉默。
举报了还可能被商家反怼,说“你贪便宜买高仿还想真服务”,这就把锅甩给买家了。结果呢?买家宁愿打肿脸充胖子,也不承认上当。
品牌方也得反思。奢侈品年年涨价,设计质量却被吐槽,正品配不上那价位,消费者自然转向平替。平替一打“像大牌”的旗号,就变相承认是假货,但大家心照不宣。
教育缺失也推波助澜,很多买家不会辨真伪,只看划算不划算,不想产品合法性。供给需求一对接,假货市场就稳了。
监管追不上,平台和地方利益纠缠不清
打假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监管部门像追影子,总是慢半拍。广东福建那些小镇,全镇人都靠仿货吃饭,从开模到包装,一个电话48小时发货。
当地政府有时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带动就业,经济数据好看。莆田鞋厂卧底报道显示,老板直接问你要“便宜货”还是“纯原”,不同等级定制,平台识图功能根本分辨不了。
平台责任大,国家明确要求加大治理,强调第一责任人制度。但内部KPI是销量导向,爆款不上首页,假货就钻空子。有些商家伪装成“原创品牌”,贴英文logo,自称独立设计师,在短视频卖得飞起。监管严了,商家换地换号,继续干。
整个生态像上市公司,设计模仿、原料采购、生产分发、营销销售,分工明确。热度一起来,作坊一周内出货,抢第一波钱。
消费者信任塌了,整个市场下沉,真货卖不过假货,慢慢也压成本,恶性循环。打假需要源头抓起,从工厂到链条,每环节堵住。但法规再密,产业躲着走,就难根治。
假货不是靠自己活的,是靠人心理撑起来的。虚荣焦虑、社会攀比、消费降级,这些加一起,假货就找到土壤。一线城市打假多,三四线泛滥更严重,集市百货、朋友圈到处是。青少年受影响大,追潮流买高仿,长远看后果严重。
这场博弈不止产品,是真假之争。假货多,真货贵;信任少,维权难;市场乱,消费疲。那些图便宜的人,早晚发现钱省了,信任花光了。
重建信任,得从教育入手,让大家懂辨别,懂合法。平台多抽检,政府重罚,品牌降价提质。消费者也得反思,别总默认假货可接受。只有大家一起动起来,假货帝国才能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