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联合出品
上一讲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臭氧层,也认识了臭氧层的重要性。这一期我们来揭开破坏臭氧层的幕后黑手——消耗臭氧层物质(ODS)。
奥卓小课堂第二讲
认识消耗臭氧层物质
消耗臭氧层物质共有9大类、114种物质,曾广泛应用于制冷、发泡、灭火、清洗、杀虫、喷雾等工业和生活领域。它们一旦进入到大气中,就会缓慢上升到平流层,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出氯和溴自由基,迅速破坏臭氧层的结构,造成臭氧层“千疮百孔”。
01
制冷剂
第一代:全氯氟烃CFC11、CFC-12,俗称“氟利昂”,ODP值(消耗臭氧潜能值:表示大气中消耗臭氧层物质对于臭氧破坏的相对能力,以CFC11为基准)高达1,严重破坏臭氧层,全球范围已淘汰并禁产禁用。
第二代:含氢氯氟烃HCFC-22,也俗称“氟利昂”,ODP值0.055,仍具有破坏性,我国正在逐步淘汰,2030年完全淘汰。
第三代:氢氟碳化物HFC-134a、HFC-32、HFC-125和R410A,俗称“雪种”,不破坏臭氧层但温室效应值极高,正处于淘汰初期。
第四代:氢氟烯烃HFO-1234yf、HFO-1234ze和天然工质CO2、NH3和R290,也俗称“雪种”,对臭氧层已经没有破坏性,温室效应值也较低,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但属于未来方向。
02
发泡剂
早期:全氯氟烃CFC-11、CFC-12,由于严重破坏臭氧层,全球范围已淘汰并禁产禁用。
过渡期:含氢氯氟烃HCFC-141b、HCFC-22和HCFC-142b也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温室效应值高,所以聚氨酯泡沫行业将于2026年7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HCFC-141b的发泡剂产品。
替代品:碳氢化合物HCs、水、HFC、HFOs、二氧化碳(或与酒精等的混合物)等发泡剂,不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值很低或干脆没有。
03
灭火剂
早期:哈龙-1211和哈龙-1301,ODP值高达10,严重破坏臭氧层,全球范围已淘汰并禁产禁用。
过渡期:氢氟碳化物HFC-227ea和HFC-236fa,虽不破坏臭氧层,但温室效应值极高,也面临淘汰。
替代品:干粉、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灭火剂,对臭氧层无破坏,温室效应值较低,是绿色替代品。
04
清洗剂、润滑剂
早期:全氯氟烃CFC-113、甲基氯仿和四氯化碳CTC,严重破坏臭氧层,全球范围已淘汰并禁产禁用。
过渡期:含氢氯氟烃HCFC-141b和氢氟碳化物HFC-152a、HCFC-141b,仍具破坏性。从2026年7月1日起,电子、仪器、机械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禁止HCFCs作为溶剂和清洗剂使用。
替代品:碳氢清洗剂、氢氟烯烃/醚、水基清洗剂,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温室效应值较低,是绿色替代品。
05
气雾剂
早期:全氯氟烃CFC-11、CFC-12,全球范围已淘汰并禁产禁用。
现用:氢氟碳化物HFC-134a、HFC-152a,不破坏臭氧层,但温室效应值极高,正逐步退出。
06
杀虫剂、土壤熏蒸
甲基溴已禁产禁用。
07
化工助剂
四氯化碳,严重破坏臭氧层,全球范围已淘汰并禁产禁用。
每一种ODS的背后,都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与环境的博弈。
庆幸的是,全球正在积极行动,逐步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下一讲,“奥卓”将带你了解——为了保护臭氧层,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哪些行动?持续关注哦!
来源 | 广东省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提供环境新闻线索
环境新闻线索征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