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聚焦企业与乡村发展需求,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服务升级,为“万企兴万村”行动搭建高效平台,推动企业与乡村深度联动,实现产业提质、生态向好、百姓增收,走出一条营商环境优化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的特色路径。
政策筑基,打造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沃土”
为推动“万企兴万村”精准落地,旗委统战部、旗工商联等部门主动担当“服务者”与“桥梁者”,创新推出一系列惠企助村政策举措。其中,“双包联”模式成效显著:6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整体包联6个苏木镇,92家民营企业点对点包联75个嘎查村,实现行政村帮扶全覆盖,让企业资源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
同时,通过建立“嘎查+企业+包联单位”党建协作区,整合政策、资金、资源组建混合型集体经济组织,为企业参与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这种“党建+营商”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在乡村发展中面临的组织协调难题,更通过政策集成,降低企业参与乡村项目的沟通成本与运营风险,让企业能够更安心、更高效地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为企业在乡村的发展筑牢“政策防线”。
企业发力,以营商优势激活乡村产业“动能”
在优质营商环境的吸引下,鄂托克旗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从产业合作切入,带动乡村产业链升级,实现企业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内蒙古草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当地畜牧业资源,创新“企业供种源、技术全托管、产品包回收”订单养殖模式——牧民以2800元/只认购待孕母羊,公司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并包销两年三茬羊羔。这种“零风险投入+稳定收益”的合作机制,既降低了牧民养殖风险,也为企业构建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链。目前,该模式已带动2000户牧民年均增收12万元,年出栏商品肥羔20万只,由“草绿”牵头形成的产业联盟,汇聚3家企业、5家合作社、12个村集体,构建起从种源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让“一只羊羔”的产业不断延伸,实现全产业链繁荣。
鄂尔多斯集团、星光集团等龙头企业也纷纷响应,在政策支持与良好营商环境加持下,深耕乡村产业。鄂尔多斯集团在阿尔巴斯苏木打造5000亩标准化示范牧场,构建“种源培育-科学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带动468户牧户平均增收4000元;星光集团投资14.54亿元建设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养殖基地,配套100万吨饲草料加工项目,推动工业反哺农业,获评市级“二产带动一产”突出贡献企业。此外,鄂托克旗昊惠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与内蒙古科技研究院合作研发DHA脑黄金土鸡蛋,构建“种源基地-示范户-订单回收”联动体系,日产蛋量达1吨,通过免费发放50万只鸡苗并配套养殖技术,带动234户脱贫户户均增收1.7万元;棋盘井镇额尔和图嘎查依托区位优势,在企业助力下构建“轻工业+物流运输”产业联合体,集体经济突破千万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村”。
服务升级,推动营商环境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
鄂托克旗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始终坚持“企业需求导向”与“乡村发展需求”相结合,推动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多维赋能”升级。除了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外,旗内各部门还积极为企业与乡村合作解决实际难题,比如协助企业对接科研资源、搭建产品销售渠道、协调土地与基础设施配套等。今年以来,全旗民营企业累计投入实施消费帮扶项目1001.41万元,直接带动1013户农牧民增收,让“企业温度”真正暖到牧民心坎里。
从“一只羊羔的改良”到“全产业链的繁荣”,从“单户增收”到“全域共富”,鄂托克旗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让“万企兴万村”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不仅书写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更构建了企业盈利、乡村发展、群众受益的多赢格局,为其他地区通过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王慧、贾江)
来源:鄂尔多斯市经济合作服务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