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外资在减持中国债券,另一边却又在增持美国国债。看起来有点像“你抛我的,我抛你的”。让人不禁想问,这全球资本到底在玩什么花样?资金真的都在往美国跑吗?
外资减持中国债券,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获利了结”。
最近三个月,境外机构连续减持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债券,累计减少了大约0.37万亿元。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外资机构觉得赚得差不多了,就选择落袋为安。这种操作在金融市场上其实挺常见的,就像咱们普通人炒股赚了钱也会先卖出一部分保住利润一样。
从品种上看,外资减持的主要是同业存单、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其中同业存单降得最厉害,减少了约13%,国债减少了约9%,政策性金融债减少了约5%。
但这种减持并不代表外资对中国经济失去了信心,更多的是一种正常的市场操作。
就在外资减持中国债券的同时,美国国债却受到了热烈追捧。
美国国债的高安全属性是吸引国际投资者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导致股市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投资者更倾向于转向国债避险。
日本现在是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6月份持有量达到创纪录的1.147万亿美元。英国也正式超越中国,成为美债第二大持有国,持有8581亿美元。
这种增持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避险需求,而不是对美国经济的盲目乐观。
看到外资减持中国债券却增持美债,有些人可能就开始担心了,觉得是不是中国经济出了什么问题,或者外资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
其实没必要过度解读。
这种减持更像是一种短期的市场行为,而不是长期的趋势性变化。
首先,咱们得看清中国债券市场的体量。
截至今年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托管余额为4.3万亿元,占中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比重为2.3%。而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已超过25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外资那点减持量,跟整个市场规模相比,不过是个小浪花。
其次,不同投资者的策略和周期是不一样的。有些短期资金在获利了结的同时,更多的长期资金可能正在布局中国市场。
瑞银资产管理亚洲固定收益组合主管桂林就指出,自2024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兴趣显著回升,出现了新一轮的配置热潮。他称之为“第三波配置浪潮”。
另外,瑞银近期对全球央行客户的内部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各国央行仍在增持人民币与欧元资产。这些央行级别的投资才是真正的大资金,他们的动向更值得关注。
所以,别看有些短期资金在流出,真正“聪明”的长线资金可能正在悄悄布局。
中国债券市场还有一个经常被忽视但极其重要的优势:与其他市场的低相关性。瑞银的数据显示,中国债券与美国、英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债券的相关性接近于零,有时甚至呈现负相关性。
这种低相关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和利率周期的差异。
对于国际投资者来说,这是巨大的分散化投资价值。就像吃饭要荤素搭配一样,投资也需要配置不同特性的资产来降低风险。
中国债券正好提供了这种风险分散功能,这是其他市场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
很多人喜欢用“非此即彼”的思维来看待资本流动,觉得资金不是流向中国就是流向美国。但实际上,全球资本的布局要比这复杂得多,不是简单的二选一。
从数据来看,2023年到2024年初,外资减持中国债券是逐步进行的,并非一次性清空。而且,流出的资金也并非全部流向美国。
加拿大央行在2023年加了25个基点,德国和日本的政策也在变化,资金也分流到了这些市场。投资者都要分散风险,现在信息这么发达,鸡蛋不会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到了2024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中国债市重新受到青睐,全年净流入416亿美元。
并且,中国也在有序减持美债。
2025年5月份持有的美债降至7563亿美元,比4月又减少了9个亿,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在减持了。从2022年4月开始,中国持有的美债就再没上过1万亿,一直在减少。
这种双向的减持行为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全球外汇储备结构正在多元化,各国都不想过于依赖单一资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债券市场的长期吸引力并没有因为短期的资金流动而改变。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也为中国债券市场提供了长期支撑。
自2010年人民币开始国际化以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快速增长,从最初每月仅2000亿元人民币增至目前的1.4万亿元人民币。
这种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长期支撑。
从基本面角度看,中国是极少数能够长期保持贸易顺差的大型经济体,每月接近1000亿美元的稳定贸易顺差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根本性支撑。
也就是说,咱们中国不仅能自己生产东西,还能大量卖到国外去,赚回来实实在在的外汇。这种制造能力和出口能力是人民币价值的坚强后盾。
资本永远在流动,永远在寻找更好的机会和更安全的港湾,所以,短期的波动并不代表长期的趋势。
而中国债券市场的基本盘依然稳固,外资的短期调整不会影响大局。并且,真正的大资金——各国央行、养老金、保险公司正在悄悄增持人民币资产
所以,下次再看到“外资减持中国债券”的新闻时,不妨淡定一点。
中国经济的韧性、市场的规模、以及与其他市场的低相关性,都决定了中国债券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