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重庆垫江,晨雾还未散尽,BI005号桩的陡坡上已传来机械作业的声响。20天前,这里还是让众人犯难的"断崖禁区",如今550米黑色管道如巨龙般蜿蜒山间,宣告着川二线项目HG05机组又攻克了一处施工瓶颈。
“设备进场那天,光看这地形就头皮发麻。"机组长景占超说。BI004至BI006号桩段呈"之"字形分布在川蜀的深山区,其中两处坡度达47度,一处为33度,坡面覆盖着松散碎石,机械设备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坠。更棘手的是,管道需要在陡坡完成对接,管口缝隙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
“常规吊装方案根本行不通,坡太陡,吊臂伸展开就碰山壁。"技术员吴思睿翻出手机里的施工日志,屏幕上密密麻麻记着施工方案的推演结果。在连续三天的现场勘查后,施工团队确定先在坡下预制S弯管件,再用机械协同把预制件吊装就位。
这个想法在首次演练时就遭遇挑战。四台挖掘机需要在狭窄坡地形成稳定吊装三角区,最上方的挖掘机要悬停在坡边操作,履带距陡坡的边缘仅30厘米。
“对讲机里全是急促的呼吸声。"第一次试吊时,预制件刚离地半米就开始晃动,管工李全胜当即喊停,“不行,吊点角度不对,需要重新调整!"
经过数次模拟调试,吊装方案终于成熟。正式施工那天,李全胜站在临时修建的指挥台,举着红绿旗,每一个指令都字斟句酌:“左机抬臂30公分,右机稳住!"四台挖掘机如训练有素的舞者,吊绳在液压臂控制下纹丝不动,2.5吨重的预制S弯在山间缓缓平移,最终稳稳落在预定位置。
管道就位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在焊接环节。47度的陡坡上,焊工们必须保持半蹲姿势作业,腰间系着安全绳。“刚开始站都站不稳。"电焊工魏俊明是第一次参与断崖施工,焊接质量一直在他心里悬着。
“小魏,你看这坡口角度,得跟着地形找平衡。"有着多年经验的老焊工庞冀川说道,“平地焊接是'走平路',这悬崖上得学会'踩钢丝',手腕力道要随坡势变。"在庞冀川指导下,魏俊明心里有了底,他焊接的焊口经检测全部合格。
“最险的是BI006号桩段那个拐点,管道要拐15度弯,焊枪得伸到管件内侧操作。"魏俊明半个身子悬在空中,自动焊的弧光在防护面罩上跳动,后背紧贴着滚烫的管壁,等完成焊接爬上来时,工装已被汗水湿透。
“真不敢相信在这种地形能做到100%合格,这是我们机组最好的成绩。"景占超自豪地说道。
远处,又传来清脆的哨声,那是下一段施工点的冲锋号......
图文|胡伟潘 谢乐江 编辑|沈毅芹
排版|马亮 审核|劳火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