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挥刀、免税关口被堵,今年以来,外界的眼睛都盯着Temu,等它摔一跤。
近日,Temu母公司拼多多交出了一个“降速”的财报:2025 年第二季度营收 1039.85 亿元,同比增长仅 7%;净利润 307.5 亿元,同比下滑 4%。这意味着,母公司在国内的核心电商业务正逐渐告别高速增长。
然而,它手里的另一张牌Temu,却甩出了一记反转:外媒报道称,2025 年上半年其全球GMV约为 350亿美元,同比飙升 50%。在各国相继取消小额包裹免税、关税高压的环境下,它依旧跑出了加速度,硬生生撑起了拼多多的全球想象力。
换句话说,关税没有打倒Temu,反而逼它走上了一条“变形路线”。
![]()
今年上半年,Temu在美国明显踩下了刹车。
4 月初关税收紧的风声未定,Temu先动了广告这根闸:4 月 9 日起关闭美国 Google Shopping 投放。Tinuiti 的数据表明,3 月底它在谷歌购物广告的曝光份额约 19%,到 4 月 9 日跌至 10%,4 月 12 日清零;而整个 6 月,日均投放降到个位数,间或连续挂零——在外界看来,这已是一记“熄火信号”。
5月2日,政策靴子正式落地——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全部纳税。Temu随即在站点侧做“硬切换”:中国直发的全托管商品几乎一夜蒸发,页面清一色本地仓,首页顶着“本地仓商品,无进口费”的提示。
美国站瞬间被调成“保守续航”模式。
然而,Temu并没有就此停在“低功率”。8 月,其悄然恢复中国直发,广告预算重新砸回美国。《金融时报》披露,它正在重新加码投放。
不同的是,这一次 Temu显然是有备而来:一边加快自建物流,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一边推动本地卖家入驻,把风险尽量摊薄。正是凭借这几个月的修正和铺垫,它才敢在关税高压下再次踩下油门。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Temu还在美国市场打出了一张“低价对冲牌”。根据彭博社追踪数据,9 月初Temu至少有 25 款畅销品的价格较 4 月底平均下调 18%,其中软床垫保护套、太阳能手电筒等部分产品的降幅甚至超过 60%。
![]()
换句话说,面对关税推高的成本压力,Temu并没有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而是用更激进的低价反向对冲,以此稳住用户和市场。
如果说美国的关税风声让Temu收起了锋芒,那么欧洲就是它挥拳的地方。
今年上半年,Temu在欧洲的月均独立用户冲上 1.157 亿,半年净增近 1,300 万。法国和德国是主力引擎,前者用户增长接近两成,后者突破 1,900 万大关。但最让人意外的是小国市场:罗马尼亚上半年用户暴涨 20%,波兰一跃成为流量第一,Temu甚至在北欧也快速站稳了脚跟。对比美国的收缩,欧洲显然成了它的新舞台。
这背后是资源的重新调度。美国收缩下来的子弹,被Temu全部砸向欧洲:法国广告预算直接拉高 40%,英国增加 20%,短短几个月,社交媒体和搜索结果页几乎被它刷屏。
与此同时,平台在招商端主动加码,协助卖家扩品,欧洲SKU数量同比猛增三成;供应链端,本地供应商从去年的几百家暴增到 7,000 多家,试图用在地化来补上合规和时效的短板。
价格依旧是Temu的杀手锏。和亚马逊同类产品相比,便宜约 20%,哪怕履约时效慢两三天,也足以吸引大量用户。而它的打法也很明确:不正面硬碰成熟市场,先在波兰、罗马尼亚这类集中度低的国家快跑,再把势能往大市场反哺。
换句话说,Temu在欧洲既打“低价战”,也打“地盘战”。这里不仅是美国收缩后的“第二战场”,更是它练兵在地化的前哨。
但风头正劲时,监管的阴影也在逼近。欧盟正酝酿取消15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并考虑对直邮小包裹加收每件 2 欧元管理费。法国预算部长阿梅莉·德·蒙查兰(Amélie de Montchalin)甚至放话,最早 2026 年起对所有外国小包裹征收固定手续费,且费用要由平台和进口商承担,而不是消费者。
![]()
对Temu来说,这意味着刚点燃的欧洲引擎,很可能又要面临一次加税的“重负荷测试”。
在拉美,Temu的打法更像一场“纵火”。
墨西哥、巴西的电商格局被它硬生生点燃:二季度流量份额首次压过亚马逊和美客多,Temu坐上了本地流量第一的宝座。尤其在巴西,今年 4 月广告支出同比暴涨 800 倍,流量份额飙升至 11.59%,增长速度几乎失控。
但火烧得旺,也烧得急。墨西哥监管部门要求跨境卖家必须注册RFC税号,年成本动辄上万元;巴西则推进统一跨境税制,合规门槛层层叠加。Temu在拉美狂飙突进,却不得不拖着沉重的监管枷锁前行。
Temu的全球化节奏,已经显露出清晰的规律:美国一旦遇阻,它立刻把子弹转向欧洲;欧洲投放见效,又迅速补上本地供应链;拉美则用极端激进的投放拉起流量。它不再押注某一个市场,而是用多市场的轮动和在地化的补课来维持整体的高速增长。
这或是Temu的全球化逻辑——遇阻就变形,哪里收紧,就去哪里寻找出口。
众所周知,Temu将“全托管”玩到了极致:把中国工厂的产能打包,交由平台统一定价、统一物流、统一售后,靠规模效应和补贴把价格拉到谷底。过去,这一招足以横扫各大市场。
但在关税新常态下,“全托管”已然不再是万能钥匙。一方面,小额包裹免税被相继取消,跨境直发的成本线抬高,低价优势被蚕食;另一方面,全托管意味着平台要替卖家兜底,退货、税号、售后成本层层叠加,风险全压在Temu自己身上。
更关键的是,单一的全托管抗风险能力太弱,一旦政策风向突变,就会像美国市场一样瞬间踩刹车。
因而,Temu开始在“全托管”的底盘上加装新零件:
在物流端,Temu收回命门,加快自建网络,从干线到尾程逐步直控。这不是单纯的降本,而是给自己上了一道“防撞梁”,即是为了降低不确定性,把关键节点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特拉华大学教授Sheng Lu也指出,即使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直运依旧比在美国设仓、压货更具成本优势——这一判断,为 Temu 的物流选择加了一层背书。
在模式端,Temu不再只押宝全托管。虽然半托管早已存在,但在关税新常态下,它的价值被重新放大:卖家负责部分履约和合规,平台压力得以分散。与此同时,Temu推出 Y2 模式(工厂直发海外仓),把产能和前置仓直接挂钩,一方面提升时效,另一方面也为跨境运输加上了“缓冲垫”。
除此之外,Temu还在加码本地卖家计划,让更多以当地身份注册的卖家进场,替平台拼上合规拼图。AMZ123了解到,截至目前,这一招募已在美国、欧洲、韩国、南非等市场铺开,本地卖家的比重正在被迅速拉升。
逻辑很清楚,光靠中国卖家和跨境直发,Temu难以抵御各地越拧越紧的关税和监管。它必须把“在地化”推成第二套底盘,用来对冲风险、分散压力。
AMZ123认为,Temu的打法正在发生根本转向:跨境直发依旧是发动机,但本地仓、本地卖家正在变成稳定器。未来无论关税如何收紧,它都能在全球市场间切换重心,用多条赛道对冲单一模式的风险。
![]()
如果说Temu在市场和模式上的“变形”让平台更稳,那么代价就是卖家越来越难。
在早期,Temu卖家尝到了流量红利的甜头:爆单的速度肉眼可见,哪怕利润被平台抽走一大块,薄利多销依旧能撑起生意。很多工厂型卖家甚至把它当成清库存和跑量的“捷径”。但随着关税加码、退换货高企、税号注册等合规要求一层层压上来,卖家的边际收益被持续侵蚀。
利润不再来自规模效应,而更像是被平台“算计”后的残羹。
更致命的是,Temu的规则本质上剥夺了卖家的定价权。商品价格、流量分配、促销节奏,全由平台算法说了算。卖家与其说是独立商户,不如说是平台的代工厂,在 Temu的流水线上打螺丝。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卖家越依赖Temu,就越失去独立性。理论上,品牌化、独立站是突围的出路,但对大多数中小卖家来说,这条路并不现实——需要持续投入资金、人力和时间,更要面对获客难、竞争激烈的环境,远非短期内能撑得住。
结果就是,他们既无法摆脱对Temu的依赖,又很难靠自建渠道完成突围。
而对美国本地卖家而言,另一层风险更直观。于他们而言,基本盘仍在亚马逊,一旦在Temu上销售同款商品并压低价格,就可能触发亚马逊的价格联动机制:商品失去“黄金购物车”(Buy Box)资格,转化率骤降,甚至触发补贴条款,导致供应商自掏腰包补差。
![]()
正因如此,Temu在与多家美国本地卖家洽谈时,被明确要求不得将品牌商品定价低于亚马逊。一位大型第三方卖家高管直言:“我们告诉他们,他们不能用同样的产品来削弱亚马逊的竞争力,必须要有实质性的产品差异。
这意味着,本土卖家担心的并不是Temu给不了订单,而是Temu的低价可能反过来“砸掉”他们在亚马逊上的饭碗。对高度依赖亚马逊作为主渠道的美国卖家来说,这或许比利润被压缩更致命。
因而换句话说,Temu虽然在关税高压下找到了自己的生存解法,但代价是把成本与风险不断下沉给卖家。平台在长肌肉,卖家却在掉血。关税没能打倒Temu,却逼卖家走进了更窄的生存缝隙。
AMZ123简评
美国关税挥刀没能让Temu倒下,反而逼它长出第二套底盘,学会在市场间快速切换、在模式上不断加码“在地化”。但问题在于,这套解法的成本不是由平台独自承担,而是层层压向卖家。
未来Temu会不会被新的关税或监管绊住脚,很难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已经把自己练成了一辆可以随时换挡的战车,而卖家则不得不一路跟随,在轰鸣声里继续“掉血”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