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个人账号mmmasua
他曾是高考落榜的河北小伙,却逆袭成乌克兰豪门,
迎娶当地美女并坐拥3000平豪宅火爆全网。
却在战火中编造谣言遭全网封杀,妻子出轨,事业归零。
10年大起大落,他如今怎样了?
从河北转向乌克兰寻找机会
梅爱偲是1983年在河北承德出生的,家里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去。父母虽然收入一般,但一直挺重视教育,总盼着儿子能靠读书闯出点名堂来。
可惜梅爱偲从小就不是块学习的料,成绩一直平平淡淡,高考那年果然没考上。
正发愁的时候,一个同样没考上大学的同学来找他,说:“要不咱俩一起去乌克兰留学?”那同学讲,乌克兰那边签证不难办,学费生活费也比欧美便宜不少,而且“海归”这名头听着也好听,说不定回国还能多点机会。
梅爱偲一听,有点心动,就报了个俄语速成班,拼命学了一个月,不过效果就勉强会问个好、道个谢,说几句日常用语。
2002年冬天,梅爱偲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坐上了去乌克兰的飞机。刚下飞机那会儿,满大街的俄语字母,一个都看不懂,吃的也不习惯。
上课就更崩溃了,老师全程说俄语,他坐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简直像在听天书。
不过梅爱偲这人就是不服输。他咬牙硬扛,天天抱着词典学语言,一点一点磨。好在乌克兰同学都挺热情的,经常帮他翻译,带他熟悉环境。再加上他性格开朗,没多久就跟大家混熟了,慢慢也就适应了那边的生活。
毕业之后,为了留在乌克兰谋生,他先是去中餐馆端盘子,后来攒了点钱,就跟人合伙开了家中餐馆。
可惜好景不长,合伙人也撤资回国了,店只好关门。但这段经历让他彻底融入了当地社会,也交到了不少朋友。
也正是在那段时间,他嗅到了一点商机:发现从中国进货,运到乌克兰来卖,中间利润还挺不错。
于是他就试着倒腾点衣服鞋子之类的小商品,慢慢摸索着做起了跨国生意。没想到越做越顺,资金也渐渐积累起来了。
最初的邂逅
时间一晃就到了2011年夏天,梅爱偲自己也没想到,他的人生就在这个时候悄悄拐了个弯,迎来了一场想都没想到的缘分。
有一天,梅爱偲正拿着相机在街头随手拍照,偶然遇到了当时才16岁的达莎。
这姑娘性格很阳光,看到他在拍照,就拉着当时的男朋友主动过来,请梅爱偲帮他们拍几张合影。拍完之后,为了传照片方便,双方就留了个联系方式。
本来只是萍水相逢的一件事,可谁想到,这成了他们故事的开始。
虽然一个来自中国,一个长在乌克兰,文化背景天差地别,但两个人聊起来却特别投缘。梅爱偲越来越喜欢找达莎聊天,达莎也觉得这个他人诚恳又有意思。
相处时间久了,梅爱偲渐渐被达莎那种活泼又纯粹的气质吸引住了。他表现得特别认真,也很有耐心,这份真心实意打动了达莎。她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放下之前的感情,和梅爱偲正式在一起。
就这样,一段相差12岁的异国恋情,在不被多少人看好的情况下,悄悄地开始了。
婚姻事业双丰收
时间来到2013年,达莎满18岁,终于到了乌克兰法定的结婚年龄。两个人顺理成章地去领了证,正式成了夫妻。
结了婚,梅爱偲更有奋斗的动力了,一心想着得让达莎过上好日子。
他看准机会,拿出60万人民币,在哈尔科夫市中心买下了一块3000平米的地。之后又投入差不多30万,亲自盯着建起了一栋挺气派的别墅,算是两个人真正意义上的家。
那段时间日子过得特别踏实,没多久,达莎怀孕了,隔年他们就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也正好是那几年,互联网越来越热闹,梅爱偲灵机一动,把自己这些年在乌克兰生活的点滴、和达莎的异国恋故事,还有他们一家子的日常,都发到了国内的社交平台上。
没想到,这对中乌夫妻的组合,加上跨国生活的新鲜劲儿,一下子吸引了好多网友关注。
他的账号越来越火,没多长时间粉丝就冲破了百万。这一下,媒体采访来了,各种商业合作也找上门了。
梅爱偲不知不觉就从一个小老板,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他顺势成立了“酷爱”俱乐部,专门做跨国婚恋介绍,会员费从几万到上百万不等,他又实实在在地赚了一笔。
战争频发账号封禁,家庭阴霾笼罩
可惜好日子并没一直持续下去。
2020年,疫情爆发,梅爱偲的生意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外贸这行根本做不下去了,订单一下子少了八成多。渐渐地,两口子失去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开始变得紧巴巴的。
2022年俄乌冲突突然升级,炮火蔓延到了他们生活的哈尔科夫。整座城市顿时陷入紧张氛围,爆炸声和空袭警报成了日常背景音。梅爱偲一家每天活在恐惧之中,连出门采购食物都成了一种冒险。
之前靠零星订单勉强维持的外贸生意,这次是真的彻底归零了。老客户不是联系不上,就是自己也身处困境、无力下单。
收入一下子断了来源,家里积蓄眼见着越用越少,两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可谁也想不到,就在这种该优先安顿家人、寻找出路的时候,梅爱偲却动起“借战争赚流量”的念头。
他拍摄一些战场视频片段,进行剪辑加工,故意渲染恐慌气氛,夸大自己的处境,结果被不少粉丝看出破绽,反手举报了他。没多久,他的社交账号因“发布不实内容”被平台封禁。
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随着战事持续,他们所在区域遭到更多轰炸,梅爱偲的厂房不幸被击中,库存的货物和生产设备全部被毁。
一家人不得已只能仓皇逃离乌克兰,辗转逃到波兰避难。
失去了稳定住所、收入来源,再加上一路逃难的压抑与恐慌,梅爱偲和达莎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多。曾经一起打拼建立的信任和理解,在现实压力下逐渐裂开了一道道缝隙。
到了波兰之后,一家人的日子可以说是彻底变了样。
陌生的环境、不熟的语言,再加上战争带来的心理阴影,让达莎整个人都变得沉默了许多。她原本是个特别开朗阳光的姑娘,可现在话越来越少,笑容也几乎看不见了。
因为语言不通,达莎很难和当地人交流,更别说融入波兰社会了。
她整天待在家里,情绪越来越低落,后来开始借酒消愁。经常和一些同样逃难到波兰的乌克兰女孩聚在一起喝酒,一喝就喝到不省人事。梅爱偲看着心疼,也试着跟她沟通,可每次说不了几句就会吵起来。
一个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的痛苦,一个觉得妻子变得越来越陌生。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10月。那天他们的小女儿突然发高烧,病得厉害。可达莎却出去喝酒,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梅爱偲回家后发现女儿烧得满脸通红,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
梅爱偲回家发现后,急忙把孩子送去了医院。当晚达莎回来后,两人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冲突,情绪失控的梅爱偲动手打了达莎一耳光。
这一巴掌下去,两个人都愣住了。这一巴掌不仅打在了达莎脸上,也把他们之间最后的一点信任和感情彻底打碎了。没过多久,达莎就以"家暴"为由搬出了他们临时居住的农场,在附近租了个小房子独自生活。
曾经令人羡慕的跨国婚姻,就这样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分居之后的日子,达莎一个人过得也挺不容易。偶尔通过社交软件,她认识了一位当地的波兰农民。
起初也就是随便打个招呼,偶尔聊上几句。但渐渐地,两个人发现还挺能聊到一块去的,对方踏实稳重,虽然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但待人挺真诚。
聊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约着线下见了几次面。这位波兰男人虽然不算什么有钱人,但自己有个不大不小的农场,还有一栋住了好些年的房子,生活虽然简单,但稳定也平静。
这种安稳,恰恰是达莎当时最需要的。几次见面之后,两人就正式确定了关系。
到了2024年1月,达莎做了一個重大的决定。她带着这位新男友,一起去了梅爱偲临时住的地方,坦率地提出离婚,并明确要求拿到女儿的抚养权。
梅爱偲一开始根本没法接受。他坚决不同意离婚,更舍不得女儿。但现实摆在眼前,再加上乌克兰法律在子女抚养权问题上通常比较倾向母亲,几番痛苦挣扎后,他最终只好妥协。
曾经被多少人羡慕的一场跨国婚姻,就这样走到了终点。
时间来到2024年5月,梅爱偲之前被封的抖音账号终于解禁了。他重新开始更新,偶尔发发日常生活的片段,内容轻松了不少,只是几乎不再提过去那段婚姻,看起来打算翻篇向前走了。
细心一点的粉丝还能发现,视频里偶尔会出现一位新女友的身影,两人看起来相处得挺融洽。
达莎和女儿已经在波兰中部的一个宁静农村安顿下来,和那位波兰农民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日子简单,但总算回归了稳定。女儿也适应了当地的环境,顺利进入附近的公立小学读书,开始了她新的成长阶段。
回过头看,这段曾经被无数网友点赞祝福的跨国姻缘,熬过了战火,捱过了流离,最终却还是在现实的摩擦和选择的岔路口,默默走到了终点。
结局算不上轰烈,却着实让人有些感慨和唏嘘。
结语:
当战争突然闯入生活,婚姻中最经不起考验的,真的是两人来自不同文化的差异吗?还是说,真正脆弱的,其实是那些我们常常不愿正视的现实因素。
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复杂,也更沉默。有些爱情,扛得过异国文化的碰撞,却最终输给了战乱中一个安稳的夜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