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人聊起家乡,常叹口气:“明明在广西中间,发展总慢半拍。”作为来宾的县城人,不得不说几句中肯的话。
先说说来宾的“先天不足”——建市晚,没有“好家底”。2002年才从柳州地区分出来建市,算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之一。以前是柳州地区,还能沾点柳工、五菱那些能赚大钱的大工厂的光,建市后手里就俩“老本行”:种甘蔗、开小矿。建市头几年,城里连条像样的环城路都没有,直到这些年西过境高速才开始铺沥青;身边好多年轻人初中毕业就往柳州跑,因为咱本地规模以上的工厂才300多家,大多是糖厂、矿场,工资比柳州低三成,实在留不住人。去年算下来,咱200多万人里,60多万都在外头讨生活。
再说说咱这“地理位置”的尴尬——被南宁、柳州这些“强邻居”围着,年轻人都跑了。按说夹在首府、工业重镇中间,该沾点光才对,可实际是“压力山大”。南宁是首府,好医院、好大学全往那堆,娃想读好书、老人想看好病,都得往那跑;柳州工业强,工资高、岗位多,咱这边懂技术的工人、念了大学的娃,十有八九往那挤。就说工资,去年柳州非私营单位平均月薪4500多,咱来宾才3100;想把家里的货拉去广东卖,得绕柳州或南宁,一趟运费多花三成。隔壁贵港的港口忙得热火朝天,咱来宾港的吞吐量还不到人家十分之一,生意哪好做哦。
咱来宾的“钱袋子”也实在不厚实——就靠种甘蔗、开矿这些老本行,没后劲。都知道咱是“中国糖都”,可种甘蔗的乡亲都清楚:家里60%的地都种甘蔗,可糖价一受国际市场影响,糖厂利润就薄得可怜,有时候一斤糖赚不到两毛钱。工业更不用说,街上能叫出名的工厂不是糖厂就是矿场,高科技厂子一只手数得过来。前两年说发展碳酸钙产业,可大多是卖原石,不像贺州能做成高附加值的建材,咱这卖得便宜还不赚钱。服务业也跟不上,网购点东西,快递比柳州慢一天;城里像样的商场就那几家,年轻人逛街都往柳州跑,本地生意难做得很。
想往前跑,还卡在上“没人、没钱、缺技术”这三道坎上。咱来宾就一所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每年毕业生里,愿意留本地工作的还不到三成。前两年搞“引才计划”,招过来的硕士才100多个,一半没干满三年就走了——不是人家不想留,是咱这边像样的研发岗少,工资也开不高。财政也紧巴,去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38亿,好多基建都得靠上面拨款。三江口新区规划得挺大,可到现在入驻的厂子才20多家,钱没引过来,项目就难推进。搞技术更难,咱本地企业搞研发的钱,还不到广西平均水平的六成;想和大学合作搞个实验室,全市才5个,对比柳州的23个,差得真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个难办的——咱来宾山清水秀是宝贝,可发展也受着约束。金秀大瑶山是重要水源地,这些地方肯定不能建工厂,全市近五分之一的地都是生态红线区,能用来建厂房的地才3%多一点,比广西平均水平还低。就说前两年的“清桉还蔗”,清了18万多亩桉树,生态是变好了,可种桉树的农户收入少了一成多;糖厂排污也是个问题,废水占了工业废水的七成,想搞大工业,环保这关就不好过。
抱怨归抱怨,来宾也没一直原地踏步,这两年不少事都在往好里变。路这边,柳广铁路、武宣港都在加紧建,以后拉货去广东不用绕路,运费能省不少;到柳州、南宁的城际公交越来越密,年轻人来回打工也方便。厂子这边,三江口新区引了不少广东的企业,搞纺织、化工这些,以后家门口就能找着好工作;碳酸钙产业也开始搞深加工,不再是只卖“石头”,要做“高科技建材”。人也在慢慢回来,政府和大学合作办了产业学院,专门教碳酸钙、桑蚕这些本地用得上的技术,去年就有4000多个在外的来宾人回来创业,带动了上万人就业。就连山里的宝贝也能变现了,金秀搞瑶药、林下种植,象州搞桑蚕深加工,去年金秀瑶药就卖了10个亿,不少农户靠这个脱了贫。
最后说句实在话,来宾人心里都清楚,发展慢不是不努力,是建市晚底子薄、被强邻居虹吸、生态有约束,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难处。但现在路在修、厂在建、在外的人也开始往回走,只要把交通打通、把产业做专、把咱来宾人的凝聚力拧起来,咱桂中这块热土,迟早能跟上广西发展的步子。毕竟这是桂中间,根在这,盼头就不会少,来宾总会慢慢好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