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宝妈反应:刚喂完宝宝,转身就被下身的瘙痒缠得坐立难安;换内裤时闻到淡淡的异味,心里瞬间揪紧——不少哺乳期妈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边担心自己得了阴道炎,一边又怕用药影响宝宝吃奶,连觉都睡不踏实。其实哺乳期得阴道炎很常见,关键是别乱猜乱用药,先弄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再找对解决办法。
![]()
先说说:哺乳期为啥容易招惹阴道炎? 不是哺乳期妈妈“不注意卫生”,而是这个特殊阶段的身体变化,本就容易让阴道环境“失衡”。哺乳期雌激素水平会降到较低水平,而雌激素是维持阴道黏膜厚度、调节菌群平衡的关键——黏膜变薄了,抵御细菌的能力就弱了;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原本抑制的有害菌(比如霉菌、加德纳菌)就容易趁机繁殖。就像一片原本肥沃的土地,养分不够了,杂草自然就长出来了。还有些细节容易被忽略:比如产后恶露刚干净没多久,阴道还没完全恢复;喂夜奶频繁,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内裤长时间闷在产后出汗多的裤子里,或者用了不透气的卫生护垫——这些都可能给细菌“创造机会”,引发瘙痒、异味。
![]()
北京大望路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医生介绍:临床里遇到过不少妈妈,以为“哺乳期不会得妇科病”,出现症状后硬扛,结果瘙痒越来越重,甚至影响到喂奶时的情绪。其实真不用忍,哺乳期阴道炎是能治的,只是用药要比普通时候更讲究。
核心问题:哺乳期阴道炎能吃药吗?会不会影响宝宝? 很多妈妈一听到“吃药”就慌,怕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宝宝,这种担心很正常,但“能不能吃”不是绝对的——关键看阴道炎的类型,以及医生怎么选药。
先举个例子:28岁的张女士产后4个月,出现豆腐渣样白带,瘙痒得半夜醒,以为“忍忍就好”,结果一周后症状加重。去医院查白带常规,确诊是霉菌性阴道炎。医生没给她开口服药,而是开了局部用的栓剂,叮嘱她每晚睡前用,用完后清洗双手再抱宝宝,喂奶时也不用特意间隔。坚持用药一周后,症状就消失了,复查时医生说,局部用药大部分只在阴道局部起效,很少进入血液,也就几乎不会通过乳汁影响宝宝。
![]()
但如果是严重的细菌性阴道炎,或者滴虫性阴道炎,医生可能会评估后开口服药——比如甲硝唑,这类药在哺乳期属于“相对安全”的药物,医生会根据妈妈的体重、哺乳频率调整剂量,比如让妈妈在喂完宝宝后吃药,等药物代谢一段时间(比如4-6小时)再喂下一次,把乳汁里的药物浓度降到最低。之前有位妈妈得了滴虫性阴道炎,医生给她开了单次口服的药物,让她喂完宝宝后吃,之后间隔6小时再喂奶,宝宝也没出现任何不适,复查时炎症也治好了。
最怕的是妈妈们“自行用药”——比如偷偷吃以前剩下的抗生素,或者用网上买的“哺乳期可用洗液”灌洗阴道…… 总之遇到这些情况,需要跟医生说明,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定制专属方案,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