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凯尔采举办的国际国防工业展(MSPO)上,一款名为“赫敏”的氢动力无人地面车辆(UGV)首次公开亮相,吸引了不少军工迷和专业人士的目光。它不仅外形硬朗、模块灵活,更重要的是——一次加氢可以连续运行20个小时,载重能力高达2吨。这个数据在传统军用机器人中相当罕见。
这款由波兰P.H.U. Lechmar公司与法国H2X-Defense公司联合研发的“赫敏”,不仅展示了氢燃料在国防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也被视为欧洲军工迈向清洁能源的重要一步。
静音、低热、续航强:氢动力让战场更隐形
“赫敏”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动力系统——不是柴油,不是锂电池,而是氢燃料电池。这种配置的最大好处,就是安静、冷静、持久。
在现代电子战频繁的战场环境下,传统内燃机的噪音和热信号会被敌方轻易侦测,而氢燃料电池几乎没有声响,热成像也难以察觉,隐蔽性显著提升。同时,3分钟快速加氢的能力,让它在高强度作战中迅速恢复“战斗力”,这一点远胜动辄几小时的电动车充电。
此外,它还搭配了25千瓦时的电池组,在需要静音潜伏或短时高功率输出时,电池能迅速介入助力,形成一套高效混动系统。
一车多用,模块化设计适应多种战场任务
赫敏并不只是一个“氢能大电池”,它的战术适应性同样亮眼。
车身仅3.3米长、1.85米宽,整车重700公斤,采用八轮独立电机驱动,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离地间隙300毫米,越野能力不俗。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高度模块化的任务舱设计,能快速切换多种作战模式:
- 后勤运输:运送弹药、食品、医疗包,替士兵“跑腿”;
- 情报侦察:配备光电设备,执行长时间监视任务;
- 火力支援:安装遥控武器站,提供区域防御。
轻则搬运物资,重则参与作战,赫敏可谓“全能型选手”。而且,基础载重300公斤,扩展型号可达2吨,足以胜任大多数前线任务。
氢能军工不是“理想主义”,而是战略现实
虽然氢燃料听起来就像是“未来科技”,但赫敏的问世说明,它已经走下实验室,真正站上战场。
从战略角度看,氢能的意义远不止环保。氢气可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具备“碳中和”潜力;能量密度高,储能效率强;在战术上,又兼具静音与低热特征,几乎是“为战争量身定制”的清洁动力。
当然,挑战也不小——目前多数军事基地尚未建成完善的氢气供应系统,尤其野外环境补给链复杂,氢燃料运输与储存也需更高安全标准。但赫敏的“可更换氢气瓶”设计,为战场快速补给提供了实用解法,与现场氢能发电设备一起,正在构建“氢能作战生态”。
欧洲军工联手,打造“绿色战力”新范式
赫敏项目的另一大看点,是背后的国际合作。波兰的Lechmar公司专攻军用地面平台,而法国H2X-Defense则深耕氢能技术。两者强强联合,展现了欧洲防务工业在绿色能源转型上的协同能力。
H2X-Defense在展会上还展示了G-15/050型氢能发电机(功率20-40千瓦),可为前线提供稳定的氢气来源。这意味着未来不仅战车用氢,连营地电力也可能实现“氢能一体化”。
随着欧盟“绿色协议”推进,军事装备也在面临环保与低碳转型的压力。赫敏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技术验证:清洁能源不仅可行,还能提供战术优势。
赫敏不是一辆普通的军事机器人,它代表的是一个方向、一种可能。这不仅是欧洲军工在氢能领域的试水,更是全球军事装备“去碳化”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未来战争不仅拼火力,更拼供能效率与环境适应力。在这个维度上,赫敏可能只是一个开始,但它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