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脸色怎么这么差?"老王关切地问。
"没事,就是刚才突然眼前一黑,手有点麻,现在好多了。"老张摆摆手,继续打他的麻将。
这已经是老张这个月第三次"眼前发黑"了。他以为是"老花眼"犯了,或是"低血糖",却不知道,这正是小中风的典型症状。
两周后,老张突发大面积脑梗,被紧急送进ICU。医生摇头:"如果当时及时检查,现在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
小中风,这个被忽视的"小问题",正在悄悄成为中风的"前奏曲"。
什么是小中风?它不是“小问题”
小中风,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暂时中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中风不同,小中风的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完全消失,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正是这种“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性,让很多人误以为“好了就没事了”,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事实上:
1. 小中风发生后,90天内发生中风的风险高达10-20%
2. 近半数的大中风患者,之前曾经历过小中风
3. 小中风发生后48小时内是中风的最高风险期
小中风不是小问题,而是大脑的“最后求救信号”!
小中风,不只是"眼前一黑"那么简单
小中风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往往被误认为是"疲劳"、"低血糖"或"眼睛问题":
突然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尤其是身体一侧
1. 突发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
2. 单眼或双眼视力突然模糊
3. 不明原因的眩晕或平衡失调
4. 短暂的记忆丧失或意识模糊
这些症状持续时间短,常常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自行消失,让人误以为"没事了"。但正是这种"短暂性",让小中风成为最危险的"隐形杀手"。
为什么小中风这么可怕?它在告诉你什么
小中风的本质是脑部血管的"警报"。当血管被斑块堵塞或血流不畅时,大脑部分区域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短暂功能障碍。这就像心脏的"心绞痛",是严重疾病的前兆。
小中风的真正危害在于:
1. 中风的"前哨":小中风发生后,中风风险在短期内大幅增加。如果不及时干预,小中风很可能演变成完全性中风。
2. 认知功能的"悄悄侵蚀":小中风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认知问题,影响日常生活。
3. 运动能力的"无声退化":出现肢体无力、步态不稳、平衡失调,影响正常活动,甚至可能发展为永久性功能障碍。
4. 言语能力的"悄然消失":说话含糊不清、语言理解困难,严重影响社交和生活质量。
5. 生活质量的"全面滑坡":自理能力下降,无法正常工作和社交,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谁是小中风的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小中风的风险:
1.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是首要危险因素
2. 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房颤患者,易形成心脏血栓
3.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膜
4. 高血脂人群:胆固醇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5. 吸烟者:吸烟使中风风险增加2-4倍
6. 有中风或TIA家族史的人群
7. 年龄因素:55岁后风险逐年增加
8. 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者
9. 肥胖人群:特别是腰臀比过大的中心性肥胖
10. 过量饮酒者
如何识别小中风?记住"FAST"原则
FAST是识别中风的简单方法,同样适用于小中风:
1. F(Face,面部):面部一侧下垂
2. A(Arm,手臂):一侧手臂无力
3. S(Speech,言语):言语不清或无法说话
4. T(Time,时间):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立即行动,不要等待!
小中风后,如何避免大中风的发生?
一旦发生小中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至关重要:
立即就医:不要等到症状消失!即使症状已经完全缓解,也必须立即到医院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CT、MRI、血管超声等)评估你的风险。
启动二级预防:
1.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防止血栓形成
2. 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3. 他汀类药物:即使胆固醇不高,也能稳定斑块,防止破裂
4.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评估手术干预:如果发现颈部血管严重狭窄,可能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植入术。
预防小中风:从现在开始改变生活方式
1. 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药。理想血压应低于120/80mmHg。
2. 健康饮食:采用DASH饮食或地中海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
3.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4.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饮酒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标准杯,女性不超过1标准杯。
5. 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24.9之间。
6. 管理压力: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瑜伽,减少心理压力。
7.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小中风是命运给你的第二次机会,是避免灾难性后果的最后警报。约80%的中风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重视那些转瞬即逝的警告信号。
今天就开始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了解并识别小中风的症状,与医生讨论你的中风风险。如果你的年龄超过40岁或有任何危险因素,请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接受中风风险评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