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就像是是一家精密运转的公司,其中肠道是核心物流中心,其中维生素B12虽然“看似不起眼”,但至关重要,因为它在生成红细胞、维护神经线路等方面不可或缺。而肠道肿瘤的突然打击,可能会让它的支援“中途断掉”,从而对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肠癌朋友们,是时候关注这位“隐形守护者”的补给路线图了!
01
维生素B12,不只是造血英雄
维生素B12(钴胺素家族成员),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但它绝非等闲之辈,身兼数职,个个关键[1]:
造血
与叶酸组成黄金搭档,在骨髓这座“血细胞工厂”里,指挥生产健康、饱满的红细胞。缺了它会让恶性贫血找上门,让你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喘不上气,战斗力直线下降。
守护神经细胞
神经纤维就像城堡里的电线,外面包裹着髓鞘,B12就是维护这层髓鞘的关键工匠。缺了它会出现手脚麻木、刺痛感、走路不稳、甚至记忆力减退。
能量转化“发动机”
B12可以帮助将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身体可用的“通用货币”——ATP。补充它,有助于对抗癌症及其治疗带来的那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
但肠癌及其治疗恰恰精准打击了这个链条,无论是手术影响,肿瘤本身,亦或是放化疗副作用和药物影响,都会让维生素B12的来源变少,消耗变大。
02
科学补给维生素B12:
肠癌康复路上的“续航电池”
及时、正确地补充B12,对肠癌患者绝非可有可无,它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康复助力:
1 | 预防和治疗贫血,提升战斗力:摆脱恶性贫血导致的极度疲劳、苍白、气短,让你有更多体力应对治疗和恢复日常生活。
2 | 守护神经,远离“蚂蚁爬”和“踩棉花”:降低由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病变风险,避免手脚麻木、刺痛、平衡障碍,保障生活质量。
图片来源:摄图网
3 | 支持肠道修复,巩固大本营:B12参与肠道粘膜细胞的更新与修复,对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有积极作用。
4 | 提升整体耐受性,稳住治疗阵脚:充足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耐受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减少副作用影响。
5 | 对抗癌症疲劳,注入活力:虽然癌症疲劳因素复杂,但纠正B12缺乏无疑是消除其中一个可治疗诱因的重要一环。
03
补充维生素B12的6大科学攻略,请收好
攻略 1
先确诊,再行动
千万别凭感觉补,有时疲劳、麻木等症状可能与癌症本身或治疗带来的。这时建议大家尽快就医,查一查血清维生素B12水平,若血清B12结果模棱两可或症状典型,需加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或甲基丙二酸(MMA),当B12缺乏时,这两者会显著升高[2]。
随后,医生结合病史、检查结果,医生才能确认你是否真缺、缺到什么程度。
攻略 2
注射补给
由于肠癌患者的肠道处于受损状态,口服难以足量补充,那么这时就需要直接绕开受损的肠道吸收环节,通过注射让B12直达血液循环,高效快捷[3]。
图片来源:摄图网
常用药物有羟钴胺和氰钴胺,严重缺乏,尤其伴有神经症状时,通常采用高频次注射,持续1-2周或直至症状改善、指标回升,具体治疗计划由医生制定。在指标稳定、症状缓解后,转入长期维持,对于胃大部切除、全胃切除或回肠切除的患者,这通常是终身需求。 但需要定期前往医疗机构注射,或在医生/护士指导下学会居家自我皮下注射。
攻略 3
超高剂量口服
吸收障碍程度相对较轻,如部分胃切除但保留了部分胃底、或回肠切除部分有限、或实在无法接受/获得注射的患者,可通过口服超高剂量的氰钴胺或甲钴胺药片,依靠药物分子极高的浓度梯度,可能有极少量通过被动扩散方式,在小肠非特异性地被吸收[3]。
这必须在医生严密监控下进行,还需要定期复查血清B12、MMA/Hcy,根据指标调整剂量或随时切换回注射方案。
攻略 4
食补
B12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和强化食品中,比如动物肝脏、肾脏、贝类(蛤蜊、牡蛎)、鱼类(沙丁鱼、鲑鱼、虹鳟鱼)、肉类(牛肉、猪肉)、禽肉、蛋类、奶酪、牛奶、以及强化了B12的早餐谷物、营养酵母、某些植物奶。
图片来源:摄图网
对于吸收功能尚存部分的患者,如早期肠癌未手术、或手术极其有限未伤及关键部位者,可作为健康均衡饮食的一部分,辅助维持体内B12基线水平,但绝不能替代治疗性的注射或高剂量口服方案。
攻略 5
剂量与方案
初始负荷剂量的大小、注射频率、维持剂量的多少、是否适合高剂量口服……所有这些都需要主治医生或营养师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精细制定。
比如术前术后肠道解剖结构改变,血液检测显示的缺乏严重程度,有无严重贫血、显著神经症状、对初始治疗的反应、年龄、肝肾功能、合并用药等都是重要的评估内容。所以要严格遵医嘱执行个性化方案,定期复诊评估,动态调整。
攻略 6
终身监控,动态调整
即使进入平稳的维持阶段,也绝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定期复查血清B12水平,通常建议每年1-2次。在转换方案初期或存在疑问时,复查频率可能更高。如果血清B12结果位于低限或有可疑症状,应复查MMA和/或Hcy。
根据监测结果,由医生决策是否需要调整剂量、注射频率或补充方式。任何新出现的或加重的症状,尤其是神经相关症状,如麻木、刺痛、平衡差;或异常、顽固的疲劳感,务必第一时间告知医生,评估是否与B12状况有关。
温馨提示: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参考文献:
[1]Alesia Hunt. 维生素B12缺乏[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15, (3): 156-163.
[2]陈伟才, 李忠信, 渠海, 等. 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方法的发展及现状[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5): 357-360,356.
[3]Obeid R, Andrès E, Češka R, et al. The Vitamin B Consensus Panelists Group.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 in Adults: A Delphi Expert Consensus. J Clin Med. 2024 Apr 10;13(8):2176. doi: 10.3390/jcm13082176. PMID: 38673453; PMCID: PMC110503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