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排便频率范围是每天3次以下至每周3次以上。
不过需满足排便无痛、无困难且粪便形态正常。
只要排便规律顺畅、不影响生活质量,次数多些或少些都可能健康。
若每天排便超3次,且粪便呈稀烂或水样状,即为排便频率增加。
若排便时伴腹痛、平时有便意却排便量少或有排不尽感,甚至夜间也要起床排便,这些情况需重视。
引起排便增多的常见原因包括: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比如吃了某些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的食物。
肠道吸收不良,导致食物残渣增多。
感染性因素,比如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
个别疾病,如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等。
除上述因素外,情绪、压力或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排便频率增加。
引起排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很多,比如: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肠道蠕动减慢,排便自然也会减少;
有些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肠道神经或动力出现障碍,也可能会导致排便不畅;
对于幼龄儿童来说,还可能存在忍便不排的情况;
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不足,会让大便变得干硬,难以排出。
▲图源:丁香医生
如果排便频率减少,同时还出现明显腹胀、缺铁性贫血、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腹部肿块或持续腹痛等报警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以排除器质性问题。
如果在排便时,出现以下3种异常情况,则需要警惕,必要时及时就医:
①排便习惯或性状改变:
如长期便秘或腹泻,粪便变细等。
②粪便颜色异常:
如出现黑便、血便、白陶土色大便,或者粪便中伴随粘液脓血等。
▲图源:腾讯医典
③伴随其他不适症状:
如明显腹痛、腹胀、体重下降或者贫血等。
总的来说,单通过排便频率判断健不健康是不合理的,还要结合排便的性状、颜色、有无伴随其他不适等综合来判断。
来源| 深圳卫健委、健康安徽
责编| 徐秋阳编辑| 吴瑶
主办单位| 安徽省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安徽新媒体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