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健康科普的“助手”还是“隐患”?
如果不会用、不敢用、用不好AI,还能做好健康科普吗?
对于健康科普而言,还有哪些更高效、靠谱的AI工具?
相信不少一线健康科普工作者,都被这些疑问困扰。“2025年浙江省第四届肿瘤防治科普大会暨新形势下健康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将在9月18日(本周四)举行,旨在为AI时代下健康科普的“出圈”出谋划策。
传统科普方式不仅传播效率低、覆盖面有限,而且生产周期长,从策划到出品耗时费力,还无法有效响应社会需求。尤其对专业度要求较高的肿瘤防治科普领域,内容创作让不少科普工作者头疼。
近几年来浙江省先行先试,蹚出了一条有鲜明数字化特征的科普之路。
在2022年首届肿瘤防治科普行动中,浙江就开始探索科普数字化应用:主要聚焦十大高发癌种,运用虚拟现实、web建模等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出全国首个肿瘤防治科普数字馆,打造了一个全时段在线、全癌种覆盖、全人群参与、全生命周期关怀的科普数字平台。
2023年,运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学习技术,推出人工智能应用——“抗瘤君AI”,实现科普数字馆迭代升级。2024年科普行动又创新推出了集成式科普智能屏,将各类数字化应用汇集到一方小小的屏幕上。今年,还推出语音交互版“抗瘤君AI”,可以直接实现语音交互。
然而,数字化科普之路也面临新挑战。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浙江省肿瘤医院防治科主任杜灵彬表示,当下主要存在以下难题: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隐蔽错误,专业性如何提升;伦理与隐私风险难规避,数据使用边界模糊,公众信任不易建立;数字化技术的门槛比较高,许多基层单位缺乏懂AI、会用AI的人才。
汇聚多方力量,群求解题之策。本次大会将把最新、最实用的数智化技术带给一线的科普工作者,聚焦AI工具使用、内容创作、传播策略等前沿话题,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大会上半场,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专家将带来《AI时代科普工作的创新的思考》,从政策与实操层面解读AI如何融入科普体系;重庆市科普研究会专家还将在现场解读健康科普项目选题与申报的策略,帮助科普工作者找准科普方向;还有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将以《科普奖的十大失分项与创作建议》为题,分享如何避开“内容陷阱”,提升科普作品质量。
下半场,健康领域专家将发布《AI创作在肿瘤防治科普中的探索实践》演讲。更有聚集了多位跨领域专家的圆桌会议,几方现场共议《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健康科普效能》,从媒体、医疗、技术等视角碰撞、总结实操经验。
如何让健康科普传播更广、直达目标人群?不少基层科普工作者提出,目前的科普工作受限于传播渠道窄,优质内容发布后往往反响有限。
大会不仅设置“健康科普创作与实践”板块,来自全省多家医疗单位的一线科普工作者登台分享健康科普与创作的实战经验。针对背后反映出的科普品牌化运作问题,大会还设置了“健康科普品牌与创新”板块,其中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专家将带来《“浙里防癌”科普品牌创建路径分析》演讲,分享科普IP的打造逻辑。此外,会上还将发布《2025浙江省肿瘤防治科普核心知识》,助力肿瘤防治科普核心知识以权威、易懂的展现形式,更精准地传播给受众。
“只有当技术、人才、平台三者协同,健康科普才能真正做到既严谨又生动,既广泛又精准。”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裘燕飞表示,本次大会不仅是培训,更是全省肿瘤防治科普工作者的一次大型“见面会”“分享会”,打破单位、地域界限,构建一个可持续、常态化、资源互补的肿瘤防治科普生态圈,以此赋能科普队伍,通过互学互鉴汇聚智慧与力量,共同提升科学传播效能。
2025浙江省第四届肿瘤防治科普大会
暨新形势下健康科普能力提升培训班
本次大会以“浙里防癌-数智时代科普创新”为主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解读、AI时代科普工作创新的思考、聚科普微光筑健康基石、科学奖的十大失分项与创作建议、主动健康背景下的健康科普项目选题与申报策略、“浙里防癌”科普品牌创建路径分析、AI创作在肿瘤防治科普中的探索实践、以“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健康科普效能”为主题的圆桌会议等课程内容。
大会上,还将发布2025浙江省肿瘤防治核心知识。届时,杭州日报新媒体矩阵将进行报道。
时间:2025年9月18日(周四)8:30-16:3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