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社区花园又聚满了熟悉的身影。62岁的刘大妈是小区里有名的“健康达人”,每天五点半起床,围着小区走足一万步,从不懈怠。邻居总调侃她:“您这健康方式,咱们都得向您学!”可几个月前的体检结果,让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直坚持走路,还是被查出癌症早期?”
听到消息的家人、朋友都感到不可思议。划拉朋友圈,刷科普账号,明明专家们年年吆喝“坚持运动、规律饮食”,刘大妈都做到了,怎么还是没能“防住疾病”?
难道走路真的不是万能的健康良方?有没有更有效的“抗癌运动”?尤其是哪一个细节,99%的人都忽略了?今天,跟着这篇科普,您就能找到答案。人民日报都力荐的5项抗癌运动,坚持一周就能激活身体自带“防癌军团”,有效率远不止走路!
如果你还在以为,每天多走走路就能远离癌症,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可能会改写你的健康观!
走路真的能防癌吗?答案远比你想象复杂
不少研究早已证实,每天适量活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控制血糖、提升免疫都大有益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走路绝对算“健康生活基础课”。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像刘大妈这样从不缺“健步走”的人,还是没能远离肿瘤?人民日报、北京协和医院、哈佛大学的多项研究,都给出了相似答案: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虽好,但在“抗癌这门功课”上远不是主力军。
2023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一则重磅研究:相比单一走路,每周进行60-150分钟“抗阻训练”的人,癌症死亡风险降低了31%,其中对于乳腺癌、结肠癌、肝癌、肾癌的风险下降尤为显著。
抗阻训练是什么?用最通俗的话理解,就是“让肌肉带点负重/阻力地工作”,如深蹲、俯卧撑、举哑铃、弹力带训练等等,甚至“手提水瓶做臂屈伸”都算。
为什么力量训练对抗癌如此特殊?肌肉不只是“跑腿工具”,其实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之一。运动时,肌肉能分泌出一类特殊信号分子肌肉因子(myokines)。科学家发现,这些因子能穿血脑屏障,直接刺激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生长、甚至诱导癌细胞凋亡。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多次公开强调:“肿瘤术后、慢病人群、50岁以上老人,最不能少的运动正是抗阻训练!”
简言之,“靠走路”无法完整激活人体抗癌系统,“动肌肉”才是抗癌的终极核心。换句话说,“走”只是第一步,“练”才是真关键。
人民日报推荐,这5项抗癌运动一定要做,尤其第3个大多数人都忽视了
你或许已经开始心里犯嘀咕,既然抗阻训练如此重要,普通中老年人该怎么操作?‘健身房太远’、‘负重太重’、‘担心伤关节’,这些担忧都不必过度!
其实,人民日报在2022年明确力荐了5种简单易行、日常可做的抗癌运动,绝大部分家里就能完成:
自重深蹲
只需扶着椅背或门框,稍微下蹲,感受到大腿肌肉“用力”。每天3组,每组10-15次。可提升下肢稳定性,有效激活大肌群,强化基础代谢。
弹力带划船
一根健身弹力带(10元一根),坐姿拉伸,就能训练背部、手臂。尤其适合肩背僵硬、体能偏弱人群。
墙壁俯卧撑
手撑墙壁,身体略倾,做轻度俯卧撑。适合刚开始的老人或没体力的人,每天2组,每组10个就有效果。
水瓶卷臂
日常水瓶、米袋都能变成“举重器材”。双手各持一瓶500ml矿泉水,反复弯曲手臂,锻炼肱二头肌、三角肌。不仅能抗癌,还预防老年肌无力。
坐站循环
手扶椅子,每次坐下后立即起身。连续20次为一组,间歇休息。锻炼核心肌群、防止跌倒,帮助锻炼心肺和下肢肌力。
以上5项训练有一个共同点:只要“肌肉努力了”,就是最好的抗癌药。不要追求大汗淋漓,也不用买昂贵器材。关键要让肌肉“吃点苦”,哪怕酸一点点,都是身体“发射抗癌信号”的标志。
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两次抗阻训练(20-30分钟/次),搭配日常走路、家务等有氧活动,抗癌防病效果翻倍。
许多人可能会忽略第3项“墙壁俯卧撑”或者第5项“坐站循环”,因为它们“太简单”。可就是这两个动作,在权威肿瘤学大会上,被反复推荐给老年人,并已有多项证据显示,“日常坚持1个月,基础代谢可提升15%-25%,极大增强抵抗力”。
不仅抗癌,这些人更要“动起来”:长期忽视等于加速衰老
你也许要问,“我还没得癌,做这些有意义吗?”答案却是:意义重大!尤其下面三类人,抗阻训练极其关键。
50岁以上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流失速度加快,触发“肌少症”。研究表明,60岁人群如不增加抗阻练习,骨骼肌每年流失1.5%~3%,直接增加摔倒、骨折甚至肿瘤发生风险。
慢性病人群(糖尿病、高血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项数据显示,规律抗阻运动能使胰岛素敏感性提升20%以上,血压平均下降3-5mmHg,有助于疾病控制。
癌症治疗/康复期人群
多项大样本试验表明,抗阻训练能减少化疗副作用,提高化疗成功率,降低复发和死亡率,“不是辅助而是必需!”
你并不需要像年轻人那样去健身房,关键是“边看电视边用哑铃,洗衣晾晒时加点下蹲”,都能完成抗阻锻炼的“日常激活”。哪怕每次只有10分钟,也比一直不练强百倍。
很多人觉得“现在做晚不晚”?临床研究已证明,“哪怕只锻炼一次”,身体的抗炎物质和免疫调节因子都能立即升高,保护效应随时启动!今天做,明天体质就“站岗”!
日常操作:家庭版抗阻运动怎么科学做到?3个细节让你少走弯路
第一是“循序渐进”。初学者强度不用高,以“稍感酸累”为宜,决不勉强。
第二是“配合呼吸”。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防止头晕和心慌,尤其年纪大的人要格外注意。
第三是“坚持+有规律”。比起高强度、高频率,更重要的是每周都做,贵在坚持。提前写入生活计划,效果更持续。
只是做“步行”,可能永远只能得到健康“及格分”;加入抗阻锻炼,则能给身体加上“抗癌优秀章”!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反复提醒,“只走不练”并不能防癌,身体要全面激活,需让肌肉“出点力”。
总结与温馨提醒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今天开始,不妨给自己定一个“小挑战”,多做两组“坐站循环”,用水瓶做一组“手臂弯举”,任意三天坚持墙壁俯卧撑。你会发现,身体状态的转变,比你想象得快得多。
当然,任何运动方式都只是综合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并不能“百分百预防或治愈疾病”。如果已经出现身体不适、明显不适宜激烈运动或有明确慢病史,一定要前往当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面诊评估最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