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芝皇农业丨芝皇菌业:以菌业为媒,讲述中国农业新故事
成都国际铁路港的铁轨旁,一列中欧班列缓缓启程。冷藏车厢内,贴着 “九州御芝” 商标的桑枝香菇与木耳,被精准控温在 2℃的保鲜环境中。15 天后,这些裹挟着四川武胜泥土气息的菌菇,将抵达莫斯科,走进当地超市生鲜区,成为海外家庭餐桌上的新鲜选择。四川芝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峰伫立站台,望着渐远的列车,目光里满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国农业 “走出去” 的广阔愿景。
![]()
这趟跨越万里的跨境之旅,藏着中国农业的创新内核。在武胜县的生产基地,曾被视作废料的桑枝正经历 “点石成金” 的蜕变:75KW 定制粉碎机将其研磨成细密木屑,再经西南大学研发的专利技术调配,摇身变为培育菌菇的优质基质。从桑枝加工成菌棒,到养菌车间培育,再到无菌净化室接种,每一道工序都严格对标欧盟标准 —— 德国进口真空预冷机 1 小时内锁住鲜菇水分,生物检测实验室将农残指标严控在 0.01mg/kg 以下。正是这份 “硬核” 品质,让芝皇菌业的产品成功叩开 30 多个国家的市场大门。
在 “一带一路” 的合作版图上,芝皇菌业不仅输出产品,更传递技术共享的理念。缅甸曼德勒省的示范基地里,当地农民正运用芝皇研发的 “桑枝栽培技术包” 培育香菇。这套涵盖菌种配方、智能温控参数的 “中国方案”,让原本废弃的桑枝成为增收资源,首批收获的菌菇已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泰国。“中国技术不是单向输出,而是与当地资源共生共赢。” 李俊峰在东南亚农业论坛上的发言,道破合作本质 —— 在越南,桑枝木耳种植培训让 200 户农户月增收超 2000 元;在哈萨克斯坦,经适应性改良的菌棒技术,破解了当地冬季种植的难题。
![]()
从武胜田间到亚欧市场,从单一产品出口到全产业链合作,芝皇菌业的发展轨迹,勾勒出中国农业升级的清晰路径。当桑枝菌棒在中亚温室萌发菌丝,当 “九州御芝” 商标亮相迪拜生鲜展,这些带着 “中国智造” 印记的农业成果,正成为文明互鉴的鲜活载体。正如车间墙上 “芝常生、皇至臻” 的初心写照,芝皇菌业以小小的菌菇为纽带,在 “一带一路” 上编织绿色合作网络,让中国桑枝的清香,飘向更辽阔的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