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政治人物CharlieKirk遭人刺杀,嫌犯很快就被捕了,但这嫌犯的身份,跟大家一开始猜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按常理,不少人可能会觉得凶手大概是民主党人、少数族裔,或是LGBT群体、边缘人物这类。
但没想到真凶才22岁,是个白人优等生,没有任何犯罪前科,家里是红州的铁杆共和党支持者,一家子都是虔诚的保守派,还特别支持川普。
那为何支持他却还要刺杀他的盟友?他这一枪,击穿了美国现在怎样的现实?
这位刺客的身份一出来,各方反应特别有意思。
川普估计挺失望又尴尬的,他原本一口咬定是“极左暴力”干的,觉得是对政治对手的仇恨才下的手,结果凶手是“血红州的雪白男”。
但为了巩固地位,他大声呼吁要判处死刑,急切的想要早早结案,别闹出别的事。
这要是真出自左翼阵营,以他的脾气,早拿这事儿大做文章了。
左翼那边倒是松了口气,社交媒体上立马热闹起来,有人说这嫌犯可能是Groyper成员。
这是种特别极端的极右翼,反犹、反LGBT、还厌女,总爱嘲讽别人“不是真正的保守派”,觉得“保守不绝对就是绝对不保守”,所以有人觉得这是“右翼和极右翼内讧”。
可右翼这边又不乐意了,找了各种迹象说,这嫌犯是家里“最左的一个”,肯定是被左翼意识形态洗了脑,好好的根正苗红青年才走了歪路。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琢磨:怎么一个人能同时被看成极左又极右啊?这其实就说明,用非黑即白的左右对立思维,根本没法搞懂他为啥要杀人。
有篇文章就说,凶手“用一种我们难以理解的语言,预示着一种新的、无法被传统政治框架所解释的极端主义的到来”,还说把他简单归到哪个阵营,都是智力上的偷懒,更是在回避咱们这个时代的真危机。
这危机到底是什么?其实是传统社群结构没了吸引力,年轻人被匿名的、满是仇恨与虚无主义的网络空间勾住了。
在那些地方,语言被拆得七零八落,历史被拿来瞎调侃,暴力还被美化,再严肃的事都变成没完没了的“烂梗”狂欢。
要知道,认同一个信念和为信念杀人,中间差着十万八千里。
讨厌CharlieKirk观点的人可能成千上万,可真动手的就他一个,关键在于,这凶手太缺现实感,像头缺乏现实感的“孤狼”。
他看着就泡在虚拟空间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其实不少人上网久了或许都有类似感受:仿佛网上的一切才真实,现实生活反倒空落落的不真切。
这种现实感缺失特别致命。就像美军曾用电子游戏模拟战争训练士兵,结果练久了,不少人到了真战场,潜意识里觉得打仗跟玩游戏似的,对面的敌人只是靶子,忘了那是活生生的人。
这凶手TylerRobinson是个游戏宅男,说不定真把暗杀当成了暴力游戏,对受害者的共情早没了。
回头看过去的极端分子,跟现在完全不一样。
二战后1960年代青年叛乱时,搞恐怖袭击的多是极左翼,还都有严密组织,很少单打独斗;到了1980年代,欧美日进入后现代社会,极左翼暴力在全球化里慢慢消失,极右翼尤其是原教旨主义者冒了出来。
不管左还是右,他们至少有清晰的意识形态,搞恐怖活动本质是政治宣示,有时还会写详细宣言表明立场。
可这次不一样,直到现在,FBI和主流媒体都没搞懂凶手是左是右,他没留任何政治宣言,只留下一堆网络烂梗。
其实早有人预见了这问题,2001年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里就担心,网络的“协同过滤”和“群体极化”会让人走向极端,他说:“我最担心的是,越来越多人只听得到自己的回音,这比社会分裂更可怕。”
他觉得真正的表达自由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得接触各种信息,不能被提前筛选;二是大部分人得有共同的现实经验。
可泡在信息茧房里的人正好相反,就想待在自己的小圈子,对现实社交没兴趣,结果越来越脱离现实,连硅谷那种高智商人群集中的地方,现在都出现了左右两极分化。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以前就没有缺现实感的人吗?还真有。
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说过,南北战争前的废奴主义者,好多怀着美好理想,却特别缺现实感和分寸感,不少人是狂热分子,心里藏着压抑的暴力倾向。
不过他们不追求权力,也没政治家的素质。
其实19世纪西方的改革者里,不少人都痴迷抽象理念,有的像超越现实的圣徒,有的却成了犯重罪的疯子,就差一点点,共同点都是对现实生活很陌生,像崔健唱的“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还有个叫堺屋太一的人,1985年在《知识价值革命》里预言,后现代社会会冲击人的精神生活,物质丰富了,好多人有大把时间沉浸在内心世界,说不定会进入“高科技中世纪”。
中世纪的文化精神就是轻视物质、看重主观感受,传达信息不讲究对错,只在乎心情;直到文艺复兴,才出现写实美术和研究事物本质的科学思想。
要是中世纪精神回来了,大家就没法对客观现实达成一致,不认真看世界,只信自己的想象和社会神话,还会觉得自己的主观信念比现实重要,更不愿妥协。
现在这种迹象已经有了,新的极端分子没组织、没清晰信念,反倒常是脱离社会的宅男。
2016年美国“披萨门”事件就是例子,28岁的EdgarWelch枪击披萨店,不是有什么政治目标,就是信了“店里虐童”的阴谋论,觉得自己是救孩子的英雄,最离谱的是,他是真信这阴谋论。
说这些不是为了骂“信息茧房”,也不是贬低“脱离现实”,更不想把凶手当特例。
相反他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因为缺现实感,陷入连自己都不懂的境地。
这起刺杀不只是孤立的暴力事件,更是个时代信号:当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我们得小心,别在网络狂欢里丢了对现实的感知,别丢了和真实世界、身边人的连接。
毕竟再宏大的理念、再热闹的网络,最终都得落到实实在在的生活里,落到对人的共情与尊重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