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经济、新业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旧的生产力不能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必然要被新的生产力所取代。而新生产力的出现必然会打破旧的生产关系,重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那么,就会催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比如农耕时代铁制农具代替石制工具的农业经济、工业时代机械化耕作代替二牛抬杠的工业经济。都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生产力的提升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构建起新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正是以低空飞行为主要生产力而重构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众所周知,当新的经济形态出现之后,对于生产工具的应用,是人类生存生活的本能,那么,学习新技能成为重中之重。甘肃兰航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兰航低空”)作为一家高新企业,从以下五个方面解读低空经济之下无人机培训行业的机遇。
一是政策创新与制度突破
2023年,低空经济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政策层面呈现“中央统筹+地方创新”特征。国家层面通过《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建立强制持证制度,要求空机重量>4kg或起飞全重>7kg的无人机必须持证飞行,商业全覆盖。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4年无人机培训产业规模已达85亿元,预计2025年增速保持在35%以上,成为低空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二是技术赋能与培训革命
首先,VR培训系统的规模化应用。2025年VR培训普及率提升至65%,较2023年增长40%,带来三大变革,第一是“模拟飞行+场景复现”的培训模式,使培训成本降低。第二是AI纠错系统实时分析操作轨迹,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性。第三是标准升级,理论题库扩容,新增夜间障碍规避测试,
其次,自动驾驶技术带来巨大变革。L4级自主飞行技术占比达30%,倒逼培训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重构,如电力巡检培训新增AI缺陷识别算法、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模块等;技术能力得以提升转型,从单一操作技能转向“人机协同”管理能力,如国家电网培训新增“数字孪生+实景复现”的教学模式;设备方面进行优化更新,目前,有很多培训机构引进氢动力实训机型,续航达300分钟,载重提升至50公斤。
再次,新兴场景的产业化突破。如城市空中交通(UAM)培训体系中的载重平衡和城市环境应急处理,使配送成本降低;eVTOL起降技术和空域协同,让通勤时间缩短;而精准投送和地形适应,则使运输时效提上到5倍以上。
三是应急物流人才专项培养。灾害响应方面,训重点转向热成像搜救与物资精准投送
灾害响应,目前,实现100平方公里覆盖;高原运输方面,推出了高空氧气系统操作专项课程;医疗配送方面,地方建立“无人机血库网络”,飞手需要掌握生物制品温控运输技术,让存活率提升到60%。
四是产业链协同创新
制造端与培训端双向反馈,需求倒逼改进,一些无人机生产企业根据培训反馈简化操作界面,新飞手适应周期可缩短50%;技术协同开发方面,如农业植保机深度绑定变量喷洒课程,技术普及率提升40%;应急物流人才专项培养方面,培训重点转向热成像搜救与物资精准投送高;高原运输方反面,推出了高空氧气系统操作专项课程;医疗配送方面,建立起“无人机血库”网络,飞手需掌握生物制品温控运输技术,存活率提升60%。
五是万亿级市场机遇
据市场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预期从1.5万亿元上调至1.8万亿元,培训市场将突破120亿元。但是,职业飞手缺口高达达70万人。随着技术的融合和叠加,无人机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同时,空域资源方面,审批更加快速高效,标准建设方方面,“基础证+行业附加资质”模块化认证体系正在试行,为无人机操控技能人才的流动性提供了便捷,使就业更容易。
综上所述,无人机培训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场景拓展、产业协同和生态构建五大机制,正在成为开启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的核心钥匙。随着数字孪生、AI教学等新技术普及,培训体系将持续推动低空经济向“技术迭代、人才升级、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