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四厂,看见宣传橱窗里有4位员工的工作照片非常醒目,标题为“成果以‘你’为名 我们以‘你’为荣”,文字内容是介绍以4位员工名字命名的技术成果:刘守朝的“守朝取样器”、李文亮的“文亮水侵预警法”、魏鹏飞的“鹏飞套管整形法”和杨彦冬的“彦冬晃电治理法”。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四厂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范凯告诉记者,这种以员工名字命名的技术成果,不仅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难题,更成为顺北油气田攻坚克难的“技术名片”,激发了一线员工的创新热情。
据悉,2024年,采油四厂党委首次以中国石化劳动模范刘守朝的名字命名了“守朝取样器”。这项发明解决了高压高气油比单井取样难的问题。同时,油藏技术员李文亮研发的断控型凝析气藏水侵预警技术被命名为“文亮水侵预警法”,在35口井试应用后,显著延长了高产井无水采油期。
今年,采油四厂党委用员工命名技术成果的热度再次升温,工程技术员魏鹏飞参与创新的超深井大尺寸套管整形修复技术,在全国创新方法大赛获得二等奖。电力专家杨彦冬针对沙漠电网运行晃电难题创立的综合治理体系,系统根治了这一困扰顺北多年的顽疾。
截至目前,这4项命名技术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范凯表示,今后采油四厂党委计划将命名机制常态化,建立完善的创新成果申报与评估流程,推动更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场,命名不是终点,而是创新的起点,要通过此举激发更多员工投身技术攻坚克难。(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冬梅)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