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起因是,前几天看陈慧公众号时有篇图片消息提到陈年喜的书,于是我去搜了下这位作家,他写的书,题材很对我胃口,团子决定先读《微尘》这本。
书名团子还挺喜欢,每个普通人都是社会中的一粒微小尘埃,于整个社会而言,看似无足轻重,但这偌大的社会正是由一粒粒尘埃构成。
“这本书写了什么呢?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
他们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小作坊老板……在地下五千米开山炸石,在烟尘和轰鸣中养家糊口。”
书名:《微尘》
作者:陈年喜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陈年喜干了16年的矿山爆破工,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其实团子在读这本书时一直有种感受,爆破工不是个轻松活,陈年喜还因此得了严重的尘肺病。
现在是2025年,仍然有许多个“陈年喜”因为生存不得不去干那些损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清楚地知道有些工作是在拿命换钱,但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先干着。
这是一种无奈,人只有保证先活下来才能谈其他。
我的朋友周大明
陈年喜和周大明相识于2005年。
陈年喜很穷,周大明算得上是一位老板,“好在作为朋友,一些身外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纯粹的友谊不多见了吧。
现在是2005年,人们比20年前更加看重利益,能不能成为朋友,更多时候取决于你能给对方带来什么。
“周大明的村子叫月亮沟,月亮沟家家户户都搞黄金矿石提炼加工。”
看了书里写的矿石加工过程我才知道,金子原来是这样被提炼出来的。
那时候手艺活真绝,药品配兑,多了少了都不行,周大明两口子就是有这一手绝活,不用计量工具,全凭手感。
2006年,陈年喜到了另一个矿区,矿石资源丰富,运输确是个难题。
用骡子运,效率低,成本高;架索道,受制于地势陡峭,成本也非常高。
最终,老板决定上碾选设备,兜兜转转,又和周大明扯上了关系,老板请周大明做了选金负责人。
“烧碱味、生石灰味、机油味、盐酸硝酸配制的“王水”的味道铺天盖地无所不在。”
对于采矿这个行当团子不懂,但是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对人的身体健康应该是有很大危害的吧。
2008年,陈年喜再见到周大明时,周大明快不行了。
因为长期浸化冶炼提金导致中毒,周大明差不多已经是在死亡边缘,家里积蓄花光,孩子辍学。
团子也不知道怎么说,现在很多行业都很卷,大小休、单休、加班盛行,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用健康换钱。
不过比起炼金来说,对身体的损伤要小得多,但长年累月下来,大部分人的身体其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年轻时还能扛,等年纪渐长,各种毛病就都来了。
又挨了将近两个月,10月份周大明去世。
2010年,陈年喜去了内蒙古,在一个浸堆旁遇见周大明的妻子。
周大明因为炼金中毒去世,他死后,妻子走了他的老路。
这篇读完,只觉得心里很沉重,周大明妻子看着丈夫因病去世,却还是选择了这份工作。
丈夫走了,两个孩子还小,家庭的重担都在她一个人身上扛着。
明知道这份工作对身体危害很大,但还是干了下去,为了养活两个孩子。
这篇读完,只余一声叹息。
普通劳动者太苦太苦了,为了活着,为了养家,有时候顾不得身体健康。
就像现在很多人知道有的工作待遇不高,事情多,工作时间长,但在没有太多选择情况下,只能先干着。
吃饭、房租、房贷、养孩子,什么都需要钱,有时候实在想不了太长远的事情,只能先顾好现在。
这本书读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作者陈年喜其实只是在叙述一些人和事,其中几乎没有掺杂个人情绪,但读者读完就是觉得很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