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反映问题,得专门跑一趟镇政府,现在有了代表之家,村里有了活动站,人大代表经常来这里,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说上话、提建议,问题解决得也快!”近日,在奉节县吐祥镇人大代表之家,刚反映完村内灌溉水管老化问题的樱桃村村民贺大爷,对代表活动阵地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这一喜人变化,源于吐祥镇人大近年来扎实推进代表活动阵地迭代升级,以“家、站”为纽带,有效打通了代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强“温馨家” 让代表履职有根基
“要让县人大代表愿意来、常回来,首先得有个像样的‘家’。”吐祥镇人大主席肖玉泉道出了阵地建设的重要性。镇人大以“规范化、实用化、便民化”为目标,持续升级改造代表活动阵地。在镇政府打造了功能齐全的标准化“人大代表之家”,划分出接待咨询区、履职展示区、档案查阅区,制度计划清晰上墙。同时,在全镇7个重点村(社区)设立“人大代表活动站”,覆盖全部21个村(社区),配备必要设施,选派热心村干部担任联络员,确保阵地“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成为代表履职的坚实基地和温馨家园。
为提升联系效率,镇人大还创新建立了“代表联民微信群”,将16名县人大代表、各村(社区)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全部纳入。群众遇急事难事,可随时在群内留言;代表线上“接单”,及时回应,快速协调处理。今年以来,已通过微信群高效解决“路灯损坏”、“垃圾清运”等民生小事26件,实现了“群众随时提、代表及时应”的良性互动。
常态“回家来” 倾听民意零距离
吐祥镇县人大为代表定下了“回家”的“必修课”:每月12日代表接待日、每季度集中走访、年底述职评议。通过“固定接待+主动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代表与群众保持“零距离”接触。
县人大代表、镇卫生院院长杨波在5月接待日走访时,被几位老人围住咨询健康问题。他细心记录,不久后便推动镇政府联合卫生院为全镇235名特殊困难人群提供了免费体检,并发放慢病手册、教授健康知识。“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还不用花钱,这代表真是为我们办实事!”李奶奶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此外,镇人大还组织代表开展“进田间、进院落、进企业”走访活动。今年以来,16名县人大代表累计走访群众500余人次,成功解决“企业用工短缺”“水管破裂”等诉求42条。
延伸“服务链” 激活民主新动能
代表活动阵地不仅是“接诉求”的窗口,更是“解难题、促发展”的平台。吐祥镇人大积极拓展阵地功能,让代表“回家”履职不仅能听民意,更能办实事、谋发展。
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烟叶产业发展缺技术”问题,镇人大邀请专家在种植基地开设“农技课堂”,今年已开展各类培训11次,培训农户超千人次。在推动乡村建设中,组织代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出的“整治污水沟”“增设垃圾桶”等建议均转化为实际行动,全镇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如今,在吐祥镇,“县人大代表常回家”已成为常态。8个“家、站”如同扎根基层的桥头堡,既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根据地”,也成为群众信赖的“连心桥”。吐祥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阵地建设,完善代表履职机制,确保代表“回得来、坐得住、干得实”,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履职成效,让人大工作充满民生温度,为吐祥镇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加磅礴的民主力量。(董泽红、彭扬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