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前又出阴招?美国究竟为什么将中企列入“实体清单”,中方又是如何反制?
日前,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我国多家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涉及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相关的中国企业,实施出口限制。
就在大家以为这只是又一次单边制裁行动时,中国商务部迅速做出回应,先后宣布对美国产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同时对美国在集成电路产业的歧视性政策展开反歧视立案调查。
而这场交锋并不是孤立事件。
它发生在中美即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第四次经贸高级会谈的前夕。明面上是邀约谈判,暗地里却是美国 “造牌” 施压与中国精准反制的博弈。
美国再次在谈判前出招,中国则不再被动,而是选择主动出击。
美国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这种操作几乎成了常规动作。
每当谈判临近,美国总会以国家安全为由,临时把几家中国企业拉进出口管制名单,目的是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主动权。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这套 “先示好、再制造话题、摆强硬举动、最后谈” 的流程,已成为美国对华外交的固定模式,毫无新意。而此次频繁列清单的做法,表面上是压制对手,实际上更像是无牌可打下的应激反应,美方手上已无可用筹码,只能临时抱佛脚。
从2018年到2024年,美方频繁通过制裁、加征关税、技术封锁等方式试图遏制中国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此次中国的反应更凸显美方策略的乏力:商务部当天就启动双调查反击,速度与精准度远超以往。这不是简单的 “以牙还牙”,而是有策略、有目标的精准反击。
为什么是模拟芯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至2024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相关模拟芯片数量增长了37%,但进口价格却下降了52%。这说明美国企业在通过低价倾销的方式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并打击企业创新积极性。通过反倾销调查,中国不仅是回应美方制裁,更是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寻找博弈的主动权。
与此同时,反歧视调查则是对美方系统性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一次全面回击。过去几年,美国以各种行政手段限制中企在半导体、云计算等领域的对外合作。此次反歧视调查的启动,意味着中方已不再仅仅回应个别企业受限事件,而是开始审视并挑战美国在政策层面的系统性不公,实现了 “点面结合” 的反击。
与此同时,美国大豆收获季节已至,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中国目前尚未下单。
特朗普喊话中国购买大豆后,订单仍挂零,大量豆农和相关企业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美国豆农的压力可想而知。
事实上,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迫使产业链回迁的计划,本就遭到国内企业抵制。上海美国商会的报告提到,企业更关心市场准入和政策稳定性,而非政府所谓的 “贸易不公平” 说辞。
这场发生在会谈前夕的制裁与反制中,美国依旧延续其谈判前“造牌”的老路,但手段日益单一,效果逐渐减弱。
而中国则在一次次交锋中调整策略,从被动回应转向主动设置议程。
世界正在重新洗牌,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已是现实,美国仍抓着旧套路不放,显然难以适应新的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