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的衣服全湿透了,胳膊酸得抬不动,却一直没放下伞。”——这是2025年9月13日晚,上海外滩暴雨中,一位普通游客的真实举动。
当时,一群正在站岗执勤的武警官兵突遇大雨,未动分毫。而路过的市民与游客,却自发上前,默默为他们撑起雨伞。没有动员,没有指挥,只是一场雨,一群人,一个选择。
为什么这样朴素的一幕,会让人“心里暖暖的”?是我们太久没看见不求回报的善意,还是“军民鱼水情”本就藏在生活的褶皱里,只待一场雨来唤醒?
根据网络流传视频及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9月13日晚,正值第36届上海旅游节花车大巡游在外滩举行,突降暴雨。
当时,多名武警官兵正在外滩沿线执行秩序维护与安保执勤任务。因岗位纪律要求,他们在雨中保持军姿,未移动、未打伞,坚守岗位。
雨势渐大后,多名路过市民与游客自发上前,为执勤官兵撑伞遮雨。其中一位中年男性游客尤为引人注意——他全程高举雨伞,身体大半暴露在雨中,手臂因长时间悬空而明显颤抖,衣服被雨水完全打湿,却始终未放下雨伞,坚持至该班岗结束。
现场目击者称:“大家是自发上前的,没人组织,也没人喊话。”相关视频于9月14日起在社交平台传播,9月15日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引发大量网友留言,表达对执勤官兵的敬意,也为撑伞游客点赞。网友普遍评论:“这样的‘军民鱼水情’,每次看都心头一热。”“你雨中守‘沪’,我雨中‘护’你。”
游客的举动虽未被组织,却并非偶然。长期以来,人民子弟兵在抢险救灾、重大活动安保、日常巡逻中的坚守形象,已深入人心。
当看到他们在雨中纹丝不动,民众自然产生“他们为我们守护,我们为他们遮雨”的朴素共情。这种情感不靠宣传激发,而是源于日常观察中的信任积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何一段没有台词、没有配乐、没有剪辑的原始视频能引发共鸣?因为它真实、安静、克制。
游客没有喊口号,战士没有说感谢,只有雨声和颤抖的手臂——这种“去表演化”的互动,恰恰击中了人们对真诚与纯粹的渴望。感动,有时不需要宏大叙事,只需要一个倾斜的伞角。
这场雨,没有预告;这份暖,没有彩排。
我们记录它,不是因为它改变了什么制度,而是因为它提醒了我们什么没变——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在快节奏的生活里,人与人之间,依然有不求回报的体谅,有无声的守护,有“你为我站岗,我为你撑伞”的朴素默契。
也许,真正的“鱼水情”,就藏在这些没被安排、没被设计的瞬间里。
对此你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