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三公开呼吁中国多买点美国大豆,甚至承诺会提供“快速服务”,可中国就是不搭理。特朗普求情不管用,美国人刚醒悟,中方的反击其实刚刚开始。
2025年美国大豆都到收获季了,中国这边愣是一个订单都没下,这和2018年中美第一次大豆贸易战的时候,情况有点类似,但也不完全一样。2018年,特朗普政府突然就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为反击也对美国大豆加征约25%的关税。在2018年11月时,中国对美国大豆采购量锐减甚至为零。
当时,美国农民虽说因为对华出口减少,受到了点影响,不过特朗普政府给了260亿农业补贴,再加上中国市场一时半会儿还没办法完全撇开美国,在中美会晤后,中美达成短暂休战,美国的大豆后来又恢复过来。不过那阶段农民已表示“这是美国农业的危机时刻”。
到了2025年,情况可就大不相同了。特朗普2025年连任之后,不但延续之前贸易上的强硬态度,在4月对等关税时期,一度将对华关税提高到三位数,想用这招逼中国低头。
可惜特朗普没想到,中国是有备而来。经历2018年的贸易战后,中国早就布局去美国化,逐渐增加南美大豆的进口。在特朗普加税以后,马上反击,对美国大豆加关税,并更大量进口南美大豆。
到9月美国大豆收获季开始,中国一单2025和2026年度的美国大豆都没签。这结果,特朗普肯定没想到。他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喊话中国,甚至都放下身段“求情”,声称要中国买四倍的量,还提供配送服务,可中国就是不买账。
这下美国人才反应过来,特别是美国豆农,原来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悄悄布局,等的就是现在这个时机。从2018年第一次贸易战结束,中国就开始优化大豆进口供应链。一方面,跟巴西农业合作越来越深入,长期大豆采购协议签了不少,还投资帮巴西建港口、仓储这些基础设施,巴西大豆出口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现在,巴西已经超过美国,成了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2025年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74%。另一方面,中国大力搞国产大豆种植技术升级,种植面积也扩大了,2025年国产大豆自给率提高到18%,比2018年高了6个百分点。同时,还研发出豆粕替代技术,降低了对大豆蛋白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了对进口大豆的需求。
特朗普政府那些政治算计,也让美国在这场博弈里,优势慢慢没了。特朗普一直把农业州当成重要的选票来源,中期选举快到了。他想逼中国多买美国大豆,这样既能显得自己“强硬”,又能安抚农业州选民。
可惜这样的喊话不起作用,中国已经不断减少订单,特朗普也不敢继续在贸易问题上大做文章,威胁对中国制裁,那只会让中国买的更少。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靠农业补贴的打法,到2025年也行不通了。
根据美国农业部在9月公布的最新数据,农业部门的债务都涨到了5920亿美元,财政压力巨大,即便美国政府继续进行补贴,这样庞大的债务也说明了这种办法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农民自己都知道这样不行,他们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但急需贸易解决方案,担心像2018年那样靠政府补贴度日。农民更希望自由贸易,而非补贴“创可贴”。 农业经济占美国GDP的18.7%,支撑起二十三万个就业岗位,危机波及农村社区。
所以,中国让美国大豆订单归零的一招,是真打疼了美国。中美第四次谈判时间也确定了,据路透社报道,这次谈判也会涉及到农业危机,也就是谈谈中国买多少美国大豆的问题。
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针对美国大豆进行的反击,不比控制稀土的威胁小,甚至紧迫性相当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让美国农民现在面临破产的风险,美国农业协会警告如果美国没法和中国达成协议,损失可能达36亿到59亿美元,北达科他州单州损失6.4亿。
而中国要是象征性,出于善意地买一点美国大豆,也没法彻底解决美国的农业危机。特朗普想推生物燃料消化库存,但难替代中国市场,尝试开拓印度、埃及等新市场也需十年以上。
长期看,中国这次在美国农业上的反击,影响深远。这场博弈不仅是贸易战,更是全球农业和经济格局的重塑,伤害已显现,美国要是还不愿意让步,农业危机可能加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