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张晓美 丁燕飞
“当时病急到处求医,是中南医院胡学宁主任给了我们最后一线希望!”9月15日,湖北黄冈的陈先生(化名)回忆起父亲ICU抢救43天、ECMO连上10天的惊险就医经历,仍难掩激动。如今,老人已闯过脓气胸合并多器官衰竭的“生死劫”,恢复良好。
患者出院前与胡学宁主任(右二)团队合影
ECMO艰难上机,ICU抢救43天内2次病危
2024年10月,74岁的陈老先生确诊鼻咽癌中晚期,接受放疗至第33次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起初家人并未在意,直到症状持续加重,才到当地医院治疗。然而病情仍在恶化,他出现咳嗽、咯血伴发热等症状,持续近一个月。2025年7月,老人突然休克,被紧急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医疗团队评估后,认为需紧急启用ECMO抢救,因陈老先生身材瘦小,血管非常细,插管难度很大,但在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努力下,ECMO最终成功上机,随后,陈老先生的血压、心率很快稳定下来,然而这之后还面临许多挑战。
经诊断,陈老先生是患上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脓胸,由于情况危急,医生当机立断,立即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和抗感染治疗。在重症监护室,医疗团队面临艰难抉择:直接手术风险极高,保守治疗又难以根治。考虑到患者肺部基础状况极差,最终选择先行导管引流控制感染。
在ICU的43天里,陈老先生两次收到病危通知。“那段时间我整夜睡不着,家人四处求医,在网上查专家信息,最后得知中南医院胸外科胡学宁主任在这方面医术高超,这才找了过来。”陈先生回忆救治历程时红了眼眶。
多学科专家合作,高难度手术挽回老人生命
虽然患者炎症暂时得到控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后也暂时止血,但根本问题并未解决。胡学宁接诊后发现患者同时患有脓气胸、严重肺部感染、肺炎、气管造口状态和鼻咽癌,情况复杂。“手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但风险极高。”病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胡学宁坦言,如果不赶紧手术,将溃烂的洞口堵住修复好,患者基本没有生存希望。面对家属的充分信任,医疗团队决定放手一搏,组织多次多学科会诊后,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胡学宁主任带领程尼涛副主任医师,在麻醉科、手术部的密切配合下,进行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术中,发现情况比预估的更糟:右肺粘连,肺表面因为炎症腐烂形成一个一个洞,胸腔也有大量脓液和血液,于是改用“蚕食清创法”,用时5小时清除脓液、修补肺破口。
术后恢复超出预期:陈老先生第3天便拔管,第7天即可下床活动。经过10余天精心治疗,其身体状况明显好转,气管切开的套管被成功拔除,恢复了正常饮食。“从卧床不起到能站立行走,从不能言语到能简单交流,这在前几个月都是不敢想象的。”陈老先生说,自己的体重也从术前的不足100斤恢复到115斤左右。
出院前,全家人将一面锦旗送到胡学宁主任手中,感谢医护团队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老人儿子表示,胡学宁主任不仅技术高超,还非常为患者着想,“一开始还为治疗费发愁,胡主任知道后,给我们制定了最经济的方案,不光把病看好了,还减轻了医药费的负担,让我们安安心心地出院,真的很感谢。”
胡学宁表示,这例成功救治是多学科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展现了现代医学在危重症救治方面的进步。他同时提醒,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变化,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