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只需稍微调整走路姿势
就能给身体带来
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
不管什么年龄开始都不晚!
⬇️ ⬇️ ⬇️
一项今年8月发表的研究发现,调整走路姿势,走路时稍微“拐”一下脚(脚向内或向外偏5—10度),就能有效减轻膝盖疼痛、延缓膝关节损伤,并可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
研究指出,骨关节炎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目前该病尚无逆转方法,主要靠止痛药或手术缓解。
研究发现,当参加实验的人调整走路姿势后,不仅膝盖疼痛缓解、膝关节压力减小,膝关节软骨也更加耐用了。
这意味着,这个简单的方法,可能直接延缓了关节炎的恶化进程。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尤其适合中青年患者。长期坚持下来,能让膝盖更耐用、更健康。
但是,请注意⚠️
如果你患有骨关节疾病
最好先咨询医生
或物理治疗师的意见
此外,在日常的走路锻炼中,你还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式,取得更好的养生效果:
1.试试快走,可以延长寿命
有研究表明,不爱动的女性每天增加快走10分钟或30分钟,预期寿命可延长0.9年和1.4年;男性效果更明显,分别延长1.4年和2.5年。
2.端臂行走,缓解肩颈不适
有研究指出,端臂健走有助于缓解久坐者的颈椎病和肩周炎等带来的疼痛。
走路时双臂在腰前交叉,然后慢慢上抬至下颌,如同脱套头衫一样,而后伸直双臂,到达顶点位置后缓慢下放,并让肩膀充分放松。整套动作可以拉伸背部,舒展肩颈筋骨及缓解肌肉疲劳,对纠正弯腰驼背也有一定效果。
3.走路上楼:预防心血管病
把乘电梯换成爬楼梯,是一种简单又高效的“护心”运动,爬楼梯兼具“有氧+抗阻”双重好处。
2023年,在期刊《动脉粥样硬化》上发表的研究发现,与不爬楼梯的人相比,每天爬5次(一次10步)以上楼梯的人,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约20%。
注意:有关节疾病的人群,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尝试。
最重要的一点:坚持
日行万步不如日日行。哪怕每天只走二十分钟,只要能持续,身体的气血循环、新陈代谢、身体指标就会悄然改善。
不要总想着“暴走”见效,细水长流才是关键。穿上鞋,出门,明天继续。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转发周知!
采集:李旭
校对:小阮
责 编:何白
编审:祝建新
来源:央视新闻、健康时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