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的智慧,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怜现代人,总觉得自己高明常常自以为是,总觉得我们老祖宗落后自绝先人,动辄以“古老、传统、落后、迷信、不科学”态度冠称古人,总要等到碰的头破血流,依然顽固地坚持己见,把古人留给我们的“好东西”几乎都丢失殆尽。
我们常说“人立天地间,天大,地大,人亦大。做人就要做顶天立地人。”可是又有几人能明白如何去做这“顶天立地人”呢?关键就在于三件事:参天悟地学做人。
一、“参天”就是知“天人感应”
所谓“参天”就是参悟天机,体悟天的运行不殆、生命力旺盛;感受天的顽强意志、坚韧不拔;感恩天的福泽深厚、滋养庇护。汇聚吸纳天地之气,与天合一,天人感应,自强不息,加强和提升自身能量。
所谓“天人感应”就是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董仲舒《天人三策》提出"天人同类相动",认为天人同构,阴阳同源,五行对应,形体映射,意志互通,存在天人感应关系。
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肺、肝、肾、心、脾人体五脏,人体结构与天圆地方自然构造对应、四季对应脏腑功能运行规律本质相通;天有阴阳之气,人类社会运行规律,遵循阴阳调和原则;天有日月对应人体双目,四季更替对应人体气血循环,人体气血运行与日月周期同步,五脏六腑功能对应四季变化特性;天具有情感意志,可以通过风调雨顺或者旱涝灾害自然现象,传递喜怒哀乐表达嘉奖与谴责,也可以通过祥瑞灾异自然现象回应人间政治行为,人们或君主施仁政则天降祥瑞,失德则显灾异,对人或君王失德予以警示。
这种天人对应的现象,我们古人把她概括总结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表现在政治上就是“敬天事祖”,表现在道的层面就是“与道合一”,宋代程颢与社会伦理结合,提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发展为“万物一体之仁”,将“天人合一”赋予道德实践意义。天人双向互动,君主和人的德行可感应上天,天象变化也会影响人间事务。
二、“悟地”就是知“地藏玄机”
所谓“悟地”就是参悟大地玄机,感受大地承载万物、包容万物、厚德载物。用儒家话说就是“修身养性”,用道家话说就是“与天地同其德”,用佛家话说就是“开悟”,就是经过“初地”菩萨修炼根除烦恼留有习气、经过“七地”菩萨修炼自如地进入佛性真如如来藏而不再需要有所缘、经过“八地”菩萨能够一刹那进入无余涅槃,达到一种完全超越生死和烦恼的境界,从而真正开悟,任运现身,饶益众生,用智慧和慈悲来救度众生。
“地”象征广袤大地,能承载万物,犹如无边胸怀,容纳一切悲喜苦乐;“藏”如无尽宝藏,深藏智慧与救度之力,永不枯竭。佛经云:“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就是教人如大地般承载苦难,如宝藏般深藏济世宏愿,默默守护三界众生。佛说:“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震撼寰宇的誓愿,承载着大爱责任与至情,如暗夜明灯,足以驱散任何心牢的阴霾,只为点醒迷途者:“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太上感应篇》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地藏天机,地气通,财路通;地气塞,万事塞。生活中我们也常说“人要接地气”,就是说人要像大地那样厚德载物,去掉心尘,见人本性,积善累德,自发智慧,如人悟道,通灵天地,获得心中至宝。所以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地藏玄机天机,更是藏的天理人心。要想富贵,先积善德。只有放下身段,踏实做事,好运气自然就会来到身边。
三、“学做人”就是知“德配天地”
所谓“学做人”就是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古人曾用“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赞美孔子道德与思想至高无上,嘉誉孔子德行与天地齐平,思想学说超越古今,成为永恒典范。“学做人”就要学习做孔子这样德行高尚、对社会人生有益的人。
傅玄《晋郊祀歌》:"皇德配天地,神明鉴幽荒"。人德高望重,自然有神明护佑成功。如果人“德不配位”,事业功名也就不会长久。
人生天地间,要做顶天立地人,就必须参透天地人道,敬天尊地,德配天地,像天地运行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会做人,人生则万事无忧。
大家说是这样吗?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或有ai辅助制图,特此说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