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韩国总统李在明这事儿,这段时间闹得挺大。2025年6月他刚上台没几个月,就忙着跑华盛顿跟特朗普见面,本来是想稳固美韩同盟,顺便谈谈经济投资啥的。结果呢,佐治亚州那家韩国电池厂的移民突袭事件一出,整个局面就翻转了。超300名韩国工人被美国移民执法局抓了,特朗普还公开说这事儿没毛病。
韩国国内舆论炸锅,李在明一看这架势,赶紧回国后连下四道命令,第一道是把工人接回来,第二三道直接冲着中国游客和反华活动去,第四道是暂停对菲律宾的贷款援助。表面上看,这像是跟美国拉开距离,转头对华示好,但细想起来,这里面水挺深,韩国经济压力山大,李在明这步棋走得有点急,但也挺现实的。
先说说李在明这个人吧。他1963年生在庆尚北道安东一个穷苦家庭,小时候就辍学去工厂打工,手指还被机器伤了,落了残疾。后来靠自学考上司法考试,当了律师,主攻劳工权益和人权案子。2006年他当上城南市长,那时候城南债务堆积如山,他上任后清了4000多亿韩元的窟窿,还推了青年福利卡和公共自行车啥的民生项目。2018年转任京畿道知事,继续搞最低工资上涨和基本收入实验,挺接地气的。
2021年他当上共同民主党代表,2022年总统选举差点赢了尹锡悦,只差0.73%。2025年大选他卷土重来,以51.4%的票当选总统,上台后就职典礼在国会大楼办得低调,强调平衡外交和经济复苏。但现实是,韩国经济这几年被美中摩擦夹得喘不过气,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安全又靠美国同盟,李在明上台前就说过要“实用主义外交”,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
上台后,李在明第一件事就是稳美韩关系。8月25日他飞华盛顿见特朗普,这次会晤焦点是贸易和国防。韩国承诺对美投资1500亿美元,主要是电池和半导体产业,现代和LG的电池厂就是典型例子。那厂在佐治亚州萨凡纳,投资3500亿美元,本来是韩国企业响应美国“友岸外包”号召,帮美国建供应链,避开中国风险。
会谈时,李在明带了厚厚一摞投资计划书,特朗普表面上点头,但要求韩国多出钱分担驻军费用,还想拿基地周边地皮扩建设施。韩国国内有声音说这等于让步主权,但李在明咬牙应了部分,回去后还公开说要结束“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老路子,转向全面对美倾斜。结果呢,会谈刚结束没几天,9月4日那场移民突袭就来了。
佐治亚电池厂事件说白了,就是美国移民执法局(ICE)冲进工地,抓了316名韩国工人,外加些其他国籍的,总超300人。这些工人多数持工作签证,本来是技术骨干,帮厂子建生产线。ICE说签证不合规,直接定性非法劳工,铐上手铐押走。特朗普9月5日在佛罗里达讲话时,直言这行动没错,还说美国工人能顶上。
韩国这边瞬间炸了,媒体从《民族日报》到社交平台,全是骂美国忘恩负义的帖子。想想看,韩国企业投这么多钱过去,本是为美国就业和供应链出力,结果工人被当贼抓,孕妇都包括在内。这不光是人道问题,还戳中韩国经济软肋。电池产业是韩国出口支柱,现代和LG股价9月12日直接跌6%和4%,市值蒸发18亿韩元。企业界慌了,好几家韩企公开说,以后对美投资得“走正当程序”,等于开始拖延。
李在明回国后,舆论压力如潮水涌来。他9月11日连下四道命令,第一道最直接:外交部出动专机,把工人全接回来。原计划9月10日飞,但美方拖一天,特朗普团队私下谈条件,想留工人换技术支持。最终9月12日凌晨,飞机落地仁川,家属接机哭成一片。这事儿稳住了国内火气,但也让李在明“安美经美”的口号成笑话。想想之前,他还去美国智库演讲,吹嘘韩国要靠美拉动经济,现在脸打得啪啪响。
第二道和第三道命令,直接对准中国游客和国内反华活动。文化体育观光部9月11日宣布,从9月29日起到2026年6月30日,对中国三人以上团队游客免签,最多停15天。这政策来得突然,但挺务实。韩国旅游业这几年惨兮兮,2019年中国游客贡献300亿美元,疫情后反华风波一闹,游客锐减,眼界高的中国人有更多选择。明洞商圈以前天天有反华示威,高举标语堵路,吓跑游客。
李在明第三道命令就是公安部文件,禁反华团体进明洞周边,说这超言论自由底线,制造外交摩擦。内部会议上,他点明这些活动影响经济,现在想拉中国游客,就得清场。结果呢,咨询量9月14日就涨了,旅行社电话忙个不停,酒店预订曲线往上走。这两道命令,等于给中韩旅游开绿灯,短期能缓经济压力,但也暴露韩国国内分裂,反华势力不会就这么消停。
第四道命令9月10日发,财政部通知菲律宾,暂停7000亿韩元(约5亿美元)农业基础设施贷款。本来这钱用于菲乡村道路和灌溉,表面是帮东南亚发展,但韩国评估后说腐败风险高,落实率顶多一成。菲律宾那边否认有这贷款,说项目没启动,但韩国坚持暂停。为什么冲着菲律宾下手?菲律宾是美国在南海的马前卒,以前韩国通过这项目间接表忠美,现在暂停,等于对特朗普不满的信号。之前美方问韩国台海冲突时能出啥力,韩国没直答,这贷款一停,就有点“别逼太紧”的意思。但注意,只是暂停,不是取消,随时能重启。
这四道命令连环下,看起来李在明被美国“扇醒”了,从亲美转向对华示好。但说实话,这更多是权宜之计。韩国经济这潭水,出口80%靠海外,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超3000亿美元。美国是安全伞,但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威胁不断,驻军费还得涨。电池厂事件就是导火索,暴露美韩同盟的脆弱,美国企业要技术,工人却被抓,投资回报成疑问。企业界现在观望,商会会议上高管们直摇头,说对美项目得三思。股市波动,韩元贬值,通胀压力上来了。李在明上台时支持率高,现在滑到40%出头,党内也有人嘀咕他外交太软。
说到底,李在明这波操作,像极了韩国这些年外交常态:表面转向,骨子里实用。被美国一巴掌打醒?有点,但更多是算计。经济下行,失业高企,他得先稳民生。四令下得快,执行也严,公安巡逻明洞,外交官接机仁川。但结局呢?韩国还是那个韩国,美中博弈中求生。长远看,这或许是李在明政治遗产的一部分,务实但不冒险。老百姓呢?希望多点游客,多点工作岗位,少点外交闹剧。哎,国际关系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大国博弈,小国夹缝求活。李在明这四令,醒没醒不知道,但至少让韩国喘了口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