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不可靠。让德国不得不重新进行外交布局,其中最主要的动作就是拉拢亚洲国家抱团取暖。据观察者网报道,外长瓦德富尔在过去一个月内先后两次漂洋过海来到亚洲:八月下旬的目的地是日本和印尼,九月初又访问了印度。当然,德国当局觉得美国不可靠,扩展自身外交范围,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是,他们不能以此为借口破坏地区团结,在本地区拉帮结派对付中国,这样的结果只能自取其辱!
当美国奴才时间长了,德国政府也将美国的那一套学到手,也就是将在亚太地区任何一项外交活动,都贴上了反华标签。瓦德富尔访问日本、印尼和印度,按照媒体的说法局势,默茨政府将这三国视为“减少对华依赖”的“关键伙伴”,其用心可见一斑。因此,瓦德富尔在日本和印尼对华发表不友好言论后,最近在印度又一次针对第三方,呼吁印度“共同捍卫国际秩序以对抗北京”。
由此可见,德国虽说反感美国在关税、俄乌冲突等问题上损害欧洲利益,但出于安全保障方面的考虑,德国和其他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都不得不依赖美国牵制俄罗斯。而该国建立外交朋友圈,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后美国时代做准备。因此,瓦德富尔在亚洲搞所谓“区域制衡”战略,甚至派遣军舰在亚太地区刷存在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替美国反华战略“背书”。
当然,德国拉拢印度反华,其实也不是在无的放矢,因为印度与中国存在难以解决的边境主权纠纷,近期该国逐步向中国靠近,主要是受美印关系恶化的影响,并不代表新德里从此就是疏远西方并成为中国的朋友。不过,拉拢印度反华,这些事情美国之前也没少干过,但结果无法改变印度拒绝在大国之间选边站的外交政策。试想一下,美国都干不成的事情,德国有多大能耐干成这样的大事呢?
显然,印度也不是傻子,信从德国等西方国家的蛊惑,参与他们的所谓“区域制衡”战略,将不可避免地会加剧与中国、巴基斯坦等国的对立。而这些对立很容易升级为军事摩擦,这对印度而言就是一场灾难,而德国利益也会因此受损。毕竟,如果南亚地区发生严重冲突,涉足过深的德国很难独善其身。欧洲投资者对印度的风险评估就会趋于保守,德国企业在印度的供应链可能受挫,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和技术合作也会受到国际政治的牵制。
那么,默茨政府明知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为何还执意要做徒劳的挣扎呢?显然,讨好美国只是一方面因素,更重要的是,默茨政府后院起火了,也就是其所在的执政联盟,执政地位正遭到严重的威胁。据上观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4日,德国人口第一大州威斯特法伦州举行地方选举。据初步统计,德国总理默茨领导的基民盟仍保持第一大党地位,但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得票率预计将翻三番至16.5%,成“最大赢家”。这给刚上任4个多月的德国联合政府敲响了警钟。
实际上,最新民调显示,选择党当前的民意支持率已超过德国执政联盟,相比之下,默茨的执政联盟,则因为德国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且民众对移民问题日益担忧而导致支持率每况愈下,叠加选择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无疑对其执政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在这一背景下,默茨政府就只能通过在俄乌冲突和反华等方面搞出一些大动静,吸引德国公众舆论焦点,以达到转嫁政治风险的目标。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只会进一步伤害德国经济,引发更多民众的不满,结果还有可能葬送默茨在政府的前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