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风高浪急,五角大楼再度出手,美军战舰截停委内瑞拉渔船,F-35战机和核潜艇紧急部署,局势火药味十足。特朗普政府却在国内司法战线上连连受挫——联邦法院裁定其多项政策违法,FBI局长深陷“政治旋涡”,白宫正面临一场“里外不是人”的窘局。
这一边是枪炮轰鸣的加勒比“前线”,那一边则是法院判决敲下的冷冷法槌——当总统的权杖在外海挥舞,是否是在掩盖内政的破绽?
先说最直接的事:美军真的“拦船了”,还不是一次。9月初,美军“贾森·邓纳姆号”驱逐舰直接驶入委内瑞拉专属经济区,登上了一艘叫“卡门·罗莎号”的渔船,18名全副武装的美军士兵强行登船,扣押整整8小时。理由嘛,还是那句老话——“涉嫌协助毒贩”。
但问题是,这事发生在别人的地盘。按国际法,专属经济区不是你说想进就进的“公海迪士尼”。委内瑞拉政府当然不认账,马杜罗怒斥这是“赤裸裸的挑衅”,国防部长更是当场宣布,全国自愿征兵系统上线,准备随时“动真格”。
这不是孤例。就在这个事件发生前几天,美军还声称击沉了一艘所谓的“毒品运输船”,造成11人死亡,委内瑞拉一口否认,说那根本是民用船只,被美军“误杀”。
但这背后真正让人紧张的是,美国的军力调动:4500名士兵、4艘军舰、2艘核潜艇、外加15架F-35战机——这可不是缉毒的规模,这是“登陆战”的架势。
据《纽约时报》披露,美防长赫格塞思亲自飞到波多黎各,称这里是“美国的最前线”,并下令加强战备。看上去,这场“反毒行动”更像是一场有备而来的军事演习,目标直指委内瑞拉政权。
为什么选这个时候动手?说白了,一方面是特朗普政府早就对马杜罗“不爽”;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正闹得不可开交,外部冲突恰好可以“内政解压”。
就在加勒比海炮声隆隆的当口,华盛顿的法院也没闲着。加州联邦法院一纸判决,认定特朗普政府大规模解雇2.5万名试用期政府雇员的命令违法,理由是违反了《行政程序法》。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被法院“打脸”——他此前在移民政策、关税措施甚至向洛杉矶派兵“维稳”时,都接连遭遇司法阻挡。法院的态度很明确:总统不是想干啥就干啥。
而就在白宫还在头疼这场“用工风波”时,FBI局长帕特尔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因在“柯克遇刺案”中错误抓捕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帕特尔即将面对国会听证。这让本就对FBI怨气颇多的民主党人,找到了新的“靶子”。
值得一提的是,帕特尔是特朗普亲自任命的“自己人”,这起事件不仅损害了FBI的公信力,更可能影响到特朗普整个执政团队在中期选举前的稳定性。
一边是法院判你违法,一边是亲信陷入危机,特朗普的“强人政治”风格似乎在制度面前频频失灵。于是,在国内“不灵”,就把目光转向国外,这似乎成了特朗普政府的“老路子”。
别被“反毒”这顶帽子忽悠了,看看历史就明白了。1989年,美国以缉毒为由入侵巴拿马,直接把总统诺列加抓回了美国。这次加勒比海的操作,套路几乎如出一辙。你见过谁缉毒还带F-35和核潜艇的?
据《金融时报》分析,美国这次行动的真正战略在于三点:强化军事存在,控制加勒比海航道;震慑左翼政权,防止马杜罗“坐稳”;为大选造势,塑造强硬领袖形象。
更讽刺的是,美国在自己地盘上高喊“守法治”,但到了别人家门口,却动不动就“长臂管辖”。这不,美国还真有个法律,叫《释放美国在太平洋的商业捕鱼法案》,居然授权美军可以对外国渔船“执法”。这种“我说了算”的逻辑,放到国际社会,怎么都说不过去。
委内瑞拉不是孤军作战。玻利瓦尔联盟峰会直接点名批评美国“违反国际法”,哥伦比亚、巴西的高层也都警告,美军若真动手,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归根到底,拉美国家对美国这样的“后院霸权”已经忍无可忍。正如墨西哥前总统说的那句名言:“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如今的加勒比海,就是这句老话的真实写照。
特朗普政府在加勒比海上打的,不只是“反毒”的旗号,更是一次试图转移内部矛盾的“战略赌博”。法院的判决、FBI的风波、政府的人事混乱,都在国内掀起“政治风暴”;而加勒比海的军舰和战机,则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找回那份“控制感”。
但问题是,外部示强并不能掩盖内部失控。世界在变,美国的“门罗主义”却没变。只是这一次,拉美国家不一定会继续忍气吞声,而美国国内,也不一定会继续买账。
究竟是一次短暂的军事秀,还是一场新的地缘赌局的开端?加勒比海的风浪,才刚刚开始吹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