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叔走农村”视频号推送了一条“装路灯要留20%的钱让村民出?,这才是公益的高明之处!”视频内容,这条视频有1分05秒,有“周叔”(周健,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公共政策与公益评论专栏作家,有二十多年公益项目及企业社会责任划与管理经验)说话和基金会资助单位--四川省什邡市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维吉介绍筹集资金情况介绍。
2018年9月,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点亮乡村 光明万家”项目,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散居农户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安装太阳能路灯的公益项目,让在自然村落里天黑放学后回家的孩子、照管田间作物的农民、留守老人们,晚上回家不再担心摔到田里,邻居之间串门不再担心掉到沟里。
周健在这条视频里说:我们点亮乡村这个项目要当地村民要筹20%的钱,我们为什么叫筹款不叫捐款?我们是让他们去组织更多的人来捐款,筹款就是筹集人心筹集大家来关心自己的家乡,大家来关心生过你养过你的地方。
公益创新最大的源动力是设计出受助人广泛参与的公益服务,让人们有能力去做他们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让他们看到生活充满无限可能。“点亮乡村 光明万家”是在农村基础建设中融入社区治理和文化,去发展人的价值。安装路灯,不仅希望照亮儿童、老人和村民回家的路,也希望点亮他们心中充满善意的灯,重塑美丽乡村的活力。
作为基金会资助单位--四川省什邡市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维吉在视频里介绍了他们村筹集资金情况。
他说:你向老百姓筹资老百姓不信村上,他们不愿意筹,我们给老百姓算了一笔账,如果我们到外面网上去买这个路灯需要1000多元钱,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给我们资助了80%,那么我们自筹出的钱只有20%,那么这20%相当于花了很少的钱满足了我们所有人的愿望,是别人来帮我们做事,所以说我们每一个村民,就有义务做自己的事情,为自己的事情出一点力、出一点钱。
“装路灯留20%村民掏,这才是公益的高明!”视频推出后引起了社会组织和广大网友的关注,一些社会组织负责人对“为什么不是捐款而是筹款”表示这样的公益思路正确,这样村民也会自发爱护这些路灯照明设施,自己出了钱才更加爱惜,这个才是公益项目的重点。
有网友表示:筹款就是筹集人心,公开透明是现代公益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让公益的价值最大化。
村民每人捐一点,聚少成多。如果成功走出去想回报家乡的人就多捐点,村民筹款是用公益的事,把外地的游子联络起来!
只有让村民有参与感,自己付出了才更加爱护与珍惜。
周健表示:让村民凑集这20%的钱不简单,这是梦想的“珍惜费“,是人脉的”连接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