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
素有北回归沙漠带上的
“绿色明珠”之称。
这里不仅是我国第一个
自然保护区,
也是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成员之一。
在这片生机盎然的自然圣境中,
生活着众多珍稀动植物,
它们共同维系着
鼎湖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而今天,我们要向大家特别介绍一位
与生态健康息息相关的“小精灵”
——中华穿山甲。
它不仅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更是这片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
“守护者”与“晴雨表”。
森林小卫士 生态大担当
中华穿山甲
是鼎湖山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
它们因具有捕食蚁类的特殊本领,
能有效调控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白蚁数量,
减少白蚁对树木的危害,
与森林形成了共为唇齿的关系。
图源 中科院之声
有着八千万年进化史的穿山甲,
如今却徘徊在灭绝边缘。
中华穿山甲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份,体型较小,背覆鳞片,四肢强健,善于挖掘洞穴。过去,受大量捕杀以及栖息地被破坏影响,中华穿山甲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等级,同时被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物种。2020年,为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我国将穿山甲属所有物种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提升至一级。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绿色明珠 天然宝库
鼎湖山温暖湿润的气候
与充足的水热条件,
孕育出繁茂的植被
与丰富的生态系统。
西江1号 摄
Pano 摄
鼎湖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
长期保持在98%左右。
目前,这里记录有
野生高等植物1948种,兽类43种
(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中华穿山甲、小灵猫等)、
鸟类27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23种,
另有大型真菌836种、
鱼类25种及已鉴定的昆虫996种,
构成了一座鲜活的“生物基因库”。
图源 中科院之声
梁亮 摄
据常年追踪观测中华穿山甲的科研人员范宗骥介绍,鼎湖山保护区在执行生物多样性观测项目以来,最早于2017年3月在鼎湖山周边拍摄到野生中华穿山甲影像资料,这也是首次运用红外相机在广东境内拍摄到野生中华穿山甲。2018年,在鼎湖山保护区内首次拍摄到中华穿山甲。
定期检查红外相机工作状况。图源 中科院之声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中华穿山甲。图源 中科院之声
穿山甲已废弃的一个藏身窝。图源 中科院之声
近期专项调查和监测结果显示,
鼎湖山保护区范围内的
中华穿山甲种群稳定、
数量较丰富。
这无疑是鼎湖山保护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佳证明。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漫步鼎湖山 同守一片绿
如今,当你漫步在
鼎湖山的绿意之中,
不仅能够沉浸于
原始森林的清新宁静,
感受超高负氧离子的沁人空气,
还能“间接”与这些
神秘的森林小卫士相遇。
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USHU 摄
虽然它们行踪隐蔽,不常露面,
但它们的存在,
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美好,
这也是鼎湖山献给每一位游客的
无言礼物。
以上2图 西江1号 摄
谢耀明 摄
让我们一同珍惜这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一起来鼎湖山,
邂逅神奇自然吧~
◆ 资料来源:中科院之声
◆ 编辑:林雪莹
◆ 一审:龙爱文 陈楚
◆ 二审:邓俊丽
◆ 三审:童益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