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50万放在银行里面,就一定绝对安全?
那可不一定!前几天和一位银行行长喝茶,他告诉我一个真相,很多人以为只要资金放在银行里面,50万以内就能保证绝对安全,其实这就是个误解。
存款保险制度不是万能保险箱,起码有五种情况,一分都不会赔,你还别不信,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
我们误会“50万”了,它不是绝对安全盾牌
根据资料显示,2025年全国居民存款余额已突破150万亿,人均存款10.8万元,其中15.7%的城镇家庭户均存款超过30万元。
很多人以为只要放在银行的钱不超过50万,那么就高枕无忧,不用担心资金损失。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主要是因为,我国于2015年就实施了存款保险条例,其中就明确规定最高偿付限额为50万。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国4600多家银行里,只有4000家左右参加了存款保险,还有600多家中小银行根本没加入。如果你把钱存在这些没参与的银行,不管多少,都不在保障范围内。
而且今年一季度,全国就有27家中小银行流动性不达标。央行最新报告里,甚至把357家银行列为了“高风险机构”,其中以农商行、村镇银行为主,东北和西北地区尤其要多注意。
02.
五种情况不赔
第一种,如果存入资金的银行未参与存款保险,不没有保障。所以选择银行时,一定要确保该银行有存款保险标识,没有的话就要格外小心。
第二种,理财产品不在保障范围。存款保险只覆盖存款类的产品,不包括银行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一旦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那么损失自担。
第三种,存款被盗或存单丢了。要是你的存折、银行卡被人盗走,钱被转跑了,这种情况保险不赔。2024年这种“闪电转账”案子增长了78%,超过48小时的追回率不到7%。
第四种,银行内部人员挪用存款。如果储户的资金被工作人员挪用,那么一般这种情况下,存款保险是不赔付的,只能通过法律途径来追回自己的存款,并追究个人责任。比如南京李先生243万元存款被银行行长挪用的案例就是血的教训。
第五种,自己泄露存款信息导致损失。如果储户为了方便,自己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银行员工代为办理业务,最终导致存款损失,这种情况后果自负。
03.
怎样真正保护你的存款?
除了上述五种情况存款保险不赔以外,储户存钱也要注意高息陷阱,
比如近年来,有不少中小银行纷纷上调了存款利率,有的定期利率甚至高到3%以上,远高于国有大行1.55%的利率水平。
这种“高息揽储”的背后是中小银行的生存焦虑。2024年四季度以来,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至2.8%,较大型银行高出近一倍。
但是,对于储户来说,高利率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另外,央妈已经将350多家银行列入高风险机构……
面对这些隐形风险,我们需要采取更聪明的存款策略:
第一,分散存款
对于存款超过50万的家庭来说,最好分散到2-3家不同的银行进行储蓄,而且优先选择国有大行或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安全系数更高。
第二,认准存款保险标识。
一般有参与存款保险的银行都会在银行的门上或者大厅要显眼的位置放置“存款保险蓝色标识”,
如果你选择存钱的银行,没有存款保险标识,那么即使给出再高的利率,也要谨慎对待。
第三,警惕“存款变理财”
有时候,银行工作人员为了业绩,可能会推荐你买理财、保险。一定要看清楚合同写的是“储蓄存款”才行,“理财”“保险”都不在存款保险保障范围内。
第四,可以考虑大额存单。
2025年初大额存单发行量涨了23.5%,总规模超过8.7万亿元。它起点一般是20万,利率比普通定期高0.3-0.5个百分点,相对稳妥。
而且,大额存单可以转让,如果期间需要提前支取,就可以将大额存单进行转让,这样就可以避免利息损失。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87家中小银行被评为D级或更差的级别了。
所以下次去存钱,别光看利率高不高。也多问一句:这家银行参加存款保险了吗?我的钱是不是分开放了?有没有被高利息忽悠?
切记,真正的财富安全,不在于追逐最高收益,而在于规避最大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