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府苑挹趣——恭王府2025年金鱼特展”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展览将持续至9月23日。
在恭王府东二区院落及北侧多福轩院落,陈设有数十件木海、泥盆等传统金鱼养殖器具,汇集了50余种600余尾宫廷金鱼,观众可近距离观赏。
日前,“府苑挹趣——恭王府2025年金鱼特展”与观众见面。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微缩复原展示清代皇家园林“鱼窖”
中国金鱼是世界观赏鱼历史上最早的人工选育品种。北京是中国金鱼的发祥地之一,历来就有养殖和赏鉴金鱼的传统。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宫廷金鱼“争奇斗艳”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鱼把式”们的潜心培育和匠心传承。
展览中,观众能看到鹅头红金鱼、皇冠珍珠金鱼、狮头金鱼、鎏金金鱼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珍稀品种,配以泥盆、木海等传统养殖器具。“鹅头红金鱼素有金鱼界‘皇后’的美誉,也是北京的代表性品种,它的生长周期非常长,要求鳞质细腻,底色洁白无瑕,头部的肉瘤如一颗红宝石高耸在头顶,游起来雍容华贵,也是北京种质资源保护的物种。”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种业休闲科研究员何川说。
鹅头红金鱼在木海内游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对清代皇家园林中的“鱼窖”进行了微缩复原展示。“鱼窖”通常位于金鱼池的假山底部,在炎炎夏日可供金鱼纳凉,寒冷冬日可助金鱼避寒,体现了古人的造园智慧。
何川介绍,“相比于温暖的南方,北京园林中的金鱼越冬是一大难题,古代造园的工匠师傅就开动脑筋,在观鱼池里挖了深深的鱼窖,有了这些鱼窖,南方的金鱼和北方‘鱼把式’养殖进贡的金鱼,就能安安稳稳地在户外水池中生存。”
龙睛金鱼在微缩复原的“鱼窖”里游弋。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复刻传说中的“琥珀鱼桌”
你见过“能养鱼的桌子”吗?此次展出的“八仙鱼桌”和“琥珀鱼桌”不容错过。据介绍,“八仙鱼桌”根据颐和园藏清代玻璃八仙鱼桌仿制而成,桌面为两层玻璃结构,内有方形玻璃鱼槽,下设有通气孔,体现了能工巧匠的精妙设计和高超技艺。这方八仙鱼桌,既可供人品茗赏鱼,尽享闲情雅趣,又暗含了“金玉满堂、人丁兴旺”的美好寓意。
传说,和珅曾有一方精美的书桌,长宽各二尺,用上等琥珀雕琢而成。书案有两层,中间设有水晶打造的抽屉,高三寸,抽屉中可以蓄水养金鱼。从书案正上方看下去,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的金鱼在绿色的水草中游泳的样子,仿佛金鱼飘浮在空中。这个故事出自近现代作家郑逸梅所撰《金鱼掌故》,后被收藏家王世襄收录在《中国金鱼文化》一书中。
展览团队根据记载研制复现了传说中的“琥珀鱼桌”——抽屉中可以蓄水养金鱼,透过桌面,红色的金鱼、绿色的水草仿佛飘浮在空中,尽显精致风雅的古典生活旨趣。
展览团队根据记载研制复现了传说中的“琥珀鱼桌”。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与前几届金鱼展略有不同,本次展览在场景还原上着力创新,营造了具有沉浸感的观展空间。策展团队在东二区东西厢房根据明清时期书房及会客厅陈设布置,将鱼盆、鱼潜等赏器与金鱼主题书画点缀其中,让观众感受古典观鱼雅趣。
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协办,北京市渔业创新团队、北京鱼友会承办。这是恭王府博物馆连续第四年举办金鱼特展,今年更以金鱼文化场景复原的沉浸式体验实现创新突破,展览将持续至9月23日。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