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外海一带的禁航通告与夜间目击画面,引发了外界对“反导拦截试验”的大量猜测。
梳理事实并结合现场画面和技术特征,可以得出更清晰的结论:这次实弹试验并非对外太空或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反导试验,而是一次针对低空、可能具备隐身特征的巡航导弹目标的拦截演练,目的在于检验和提高对来袭巡航导弹的舰空/地空拦截能力,守护首都圈与北方海域的防御纵深。
时间上,潍坊海事局发布的禁航通告覆盖9月12日下午到9月13日中午,以及9月13日晚到9月14日中午的海域。目击照片显示两枚飞行物相碰或接近发生拦截:一枚走抛物线、速度快、火光大且飞行高度完全在大气层内,顶点仅在数千米量级;另一枚速度慢、火光小、由低向高飞行,形态更像巡航靶弹。
结合轨迹与相对速度判断,抛物线且火光大的应为拦截弹或防空导弹(采用高抛轨迹以接近并截获靶弹),而速度较慢的则极可能是靶弹——模拟巡航导弹的飞行器。
为啥选山东外海?还分白天黑夜练?
9月中旬潍坊海事局发的禁航通知,在军迷里讨论得挺热闹。通知里说9月12号下午到13号中午、13号晚上到14号中午,这两段时间山东外海某片海域要搞军事活动,不让其他船进。
别觉得这“白天练完晚上接着练”是随便安排的,懂点咱们沿海防御的都知道,山东半岛跟渤海湾凑一块儿,就像给首都圈守着海上门户的“金三角”,位置特别关键。
从地图上量量,这片海域到北京直线距离还不到800公里,要是真有巡航导弹从黄海那边打过来,咱们的防御系统也就十几分钟反应时间,所以这儿必须得是北方海防线的重要卡点。
选这个时间练,也是奔着实战来的——白天可能主要练在各种信号干扰里找目标,晚上呢,就是看雷达在光线暗的时候能不能盯住目标。
你想啊,现在美军那些隐身巡航导弹,比如AGM-158系列,就爱搞夜间超低空飞行,最新的AGM-158XR射程都超1000公里了,从日本的美军基地发射,就能打到咱们北方不少重要地方。
这次禁航圈划的范围,跟这类导弹可能飞的路线差不多,相当于在敌人可能来的路上设了个“实弹考场”。
而且这也不是山东外海头回搞这种演练了,但这次连着两天密集练,意思不一样。最近美日韩总在加配巡航导弹,日本已经定了要引进美军的AGM-158B(也就是JASSM-ER)和LRASM反舰巡航导弹,韩国自己的“玄武-3”巡航导弹射程都到1500公里了。
这些导弹都有隐身设计,还能贴着低空飞,咱们以前的防空系统应付起来有点吃力。这种情况下,山东外海搞演练,就像给家门装两道锁,实打实测试下防御系统靠不靠谱。
天上的火光和轨迹能说明啥?一看就知道拦的是啥
网上传的那些目击照片,其实藏着解读这次演练的关键信息。照片里能看到两个会飞的东西,轨迹差得特别多:一个飞得快,火光特别亮,走的是先往上爬再往下落的抛物线,最高也就几千米;另一个飞得慢,火光淡淡的,还贴着低空飞,后来慢慢往高处抬。就这两种不一样的飞行样子,就能看出这次拦的到底是啥目标。
懂点导弹的人一看就明白,这种“一个快一个慢、一个高一个低”的情况,就是典型的拦巡航导弹的场景。那个飞得快、火光亮、走抛物线的,其实是防空导弹故意这么飞——先爬高攒点劲儿,再冲下来拦目标,这样能补上低空目标不好探测的漏洞。
而那个飞得慢的“靶子”,不管是飞行高度还是速度,都跟美军的AGM-158巡航导弹特别像:它大概以0.8马赫的速度飞(就是不到音速),还总在30到100米的低空飘着,这都是现在隐身巡航导弹的常见套路。
有人猜是不是搞中段反导试验,其实跟这压根不是一回事。你想啊,中段反导是拦那种在大气层外面飞的弹道导弹,拦的时候高度得几百公里往上,可这次照片里两个东西碰在一起的地方,明显在云彩下面——咱们平时见的低空云彩(就是层积云)一般也就1500米高,说明这次拦的时候高度肯定没超过这个数,全程都在大气层里。
更关键的是,弹道导弹砸下来的时候速度能到十几马赫,比这次照片里那个“靶子”快多了,那个“靶子”慢悠悠的,跟巡航导弹“亚音速慢慢飞”的特点完全对得上。这么一对比,就知道肯定不是中段反导了。
之前巴基斯坦用咱们卖的红旗-9BE防空系统,成功拦住过印度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那个案例跟这次特别像。“风暴阴影”也是0.8马赫的速度,贴着30米低空飞,结果还是被红旗-9BE拦下来了,导弹的战斗部都没炸。
这次山东外海演练里,那个拦击的导弹最后还往上抬了下轨迹,就是为了在速度差挺大的情况下,能精准撞到那个慢腾腾的“靶子”上,从这点细节也能看出来,练的就是拦巡航导弹。
为啥专门练拦隐身巡航导弹?这威胁真不小
这次演练用的“靶子”可不简单,不只是模仿巡航导弹的飞行路线,还得学着人家的隐身本事。现在的巡航导弹都有“三板斧”:能隐身、贴低空飞、还能灵活拐弯躲拦截。
比如美军的AGM-158系列,弹体做成菱形,还涂了吸波材料,雷达能搜到的面积比以前的导弹小了九成;英国的“风暴阴影”更贼,能跟着地形走,贴着地面飞,利用地球的弧度躲远程雷达。这些本事让咱们以前的防空系统预警时间少了很多,所以必须专门练怎么拦它们。
从保卫首都的角度说,北方面临的巡航导弹威胁更实在。美军的B-52H轰炸机,一架就能挂20枚AGM-158导弹,从关岛飞过来,不用进咱们的防空圈就能打北方的目标;日本马上要要的JASSM-ER导弹,射程900公里,从九州岛发射就能覆盖山东半岛。这些武器都主打“偷偷摸过来打”,所以咱们的防御系统必须能早发现、拦得准。
这次演练其实就是试咱们的“多层防空网”好不好使。远一点有预警机和军舰上的雷达盯着,发现目标早;中间有红旗-9B这种能打200公里远的防空导弹,形成一道拦截线;近一点还有红旗-16补漏,不让漏网之鱼进来。
之前巴基斯坦拦“风暴阴影”就是这么干的:ZDK-03预警机先发现目标,指挥红旗-9BE远程拦截,再用LY-80导弹盯着近的,一套下来没让导弹漏过去。山东外海这次练的,很可能就是这套配合的本事。
看看俄军在乌克兰的情况,更能明白这次演练的意义。俄军有S-400这种先进防空系统,可因为预警的网没织好,各部队之间配合也差,还是被“风暴阴影”突破了好几次。
而咱们这次分白天晚上练,就是把从发现目标到打下来的全流程都测一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跟上。这种实打实的练习,不光能提高防御能力,也是告诉那些可能来捣乱的:想偷偷用巡航导弹搞突袭?没那么容易。
其实山东外海这声巨响,就是咱们海防线升级的信号。以前主要防传统的弹道导弹,现在重点盯隐身巡航导弹,这背后是咱们国防科技越来越强了。
现在亚太这边不少国家都在加配巡航导弹,以后这种实战化的演练肯定会更多,它们就像一层层保护伞,护着咱们的国家安全。
中国军视网——苍穹保护伞:揭秘反导系统拦截机理
潍坊融媒——实弹射击,禁止驶入!潍坊发布警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