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共200多个国家,可是真正富起来的却只有34个到37个,而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才10亿左右。那么剩下的160多个国家和70多亿人口,一部分当下身陷低收入陷阱,依然在贫穷的生死线上上演着真人版的“饥饿游戏”;而另外一部分则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之中,增长停滞,产业升级受阻。
在全球这将近200多个经济体当中,仅有18%的国家,也就是我们刚刚讲到的那34个到37个左右的国家,已经成功迈入到了高收入阶段;而其中54%,也就是将近108个国家,目前还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当中;而24%约48个国家还努力挣扎在低收入水平里。
其中最魔幻的就是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它可不光是陷入的国家数量最多,也是最难逃脱的陷阱。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这些老牌的拉美国家,在中等收入陷阱里一陷就是几十年,几代人的青春岁月弹指一挥间。包括中国,我们当下也未完整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每个人现在难以突破的工作状态和财富收入,其实也离不开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巨大的魔咒。
那么今天这条视频,我们就一口气来深度解析一下这个困住了108个国家的魔咒——中等收入陷阱。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它的前世今生、前因后果,以及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突破它的桎梏,真正意义上跨步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届时,我们每个人的口袋、工作、生活又是否会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呢?
首先,我们先来说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世界银行给出的书面定义,中等收入陷阱指的就是人均GDP长期停滞在1万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中等水平之后,由于不能顺利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包括产业模式的革新,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后出现经济停滞,无法进一步跃升成为高收入经济体的现象。
表面来解读,就是这个国家个体的收入涨不上去了,但本质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了一个结构性的僵局之中,背后透露的其实是技术的陷阱和产业的平庸化,而非单纯的收入问题。
那我们现在一起把镜头拉远,看看全球都有谁目前正在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当中不能自拔,我们又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什么样的教训。
首先,典型的一个国家就是巴西,妥妥地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之中。2024年,巴西的人均GDP大概是1万美元左右。可是你恐怕不知道的是,巴西在上个世纪可是被誉为“未来之国”,结果这个“未来”舒展了几十年还未到来。“未来之国”这个称号其实源于它独特的自然禀赋、多元的文化融合以及社会发展的潜力。
1941年的时候,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流亡到了巴西,然后他出版了一本著作叫《巴西:未来之国》。茨威格,我们过去其实在短视频里经常提到他,如果你不记得他是谁了,但你一定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
那么茨威格当时为什么会说巴西即是“未来之国”呢?因为他发现巴西能够崛起的四大核心潜力:第一个就是它的地理和资源的霸权,它的领土面积在全球是第五,坐拥了全球20%的淡水、最大的热带雨林,以及还拥有像铁矿石这样重要的战略矿产,可耕地的面积已经达到了3亿公顷,被誉为是“21世纪新的粮仓”。
第二个,它能崛起的根源是因为它的人口和文化的优势。欧洲的殖民者、非洲的奴隶,包括当地的土著居民,以及还融合了一些亚洲的移民,在巴西这个土地上就形成了巨大的混血式的社会。在巴西也淋漓尽致地上演了无种族冲突的和谐样板,被称之为是人类文明的新方向。像狂欢节、桑巴舞等等多元的文化输出,也彰显了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第三个,巴西能够崛起的原因是经济爆发的潜力。1968年到1973年,年均GDP增速可是10%,工业跃迁的水平速度也是极快的,工业化直接跃居到了拉美之首,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也已经跻身到了世界的前列。
第四个,能崛起的根源是巴西所扮演的地缘政治角色非常特殊,它走“温和强国”的定位,拒绝军事扩张,也拒绝站队,也拒绝参与任何军事冲突,提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然而,巴西手握着这么多牌,确实在20世纪中期经历了高速的增长,可是在20世纪末期的时候就深陷了中等收入陷阱当中。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巴西早期是通过借贷来驱动增长的,但是这个债务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引爆了当时社会的通胀。1990年的时候,通胀率已经飙升到3000%,直接摧毁了当时的经济稳定性。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90年代的自由主义转型失败。90年代,盲目地开始转向自由主义的放任政策,导致国家的协调失衡,最终引发了1999年的货币危机。
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过去巴西过度依赖自己的农产品、矿产,依赖这些大宗商品的出口。这些商品的出口其实非常受国际形势以及国际价格的波动影响,而一个国家最重要需要发展的制造业,巴西却长期受限于低端加工环节,无法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所以,昔日托举你的那双手,今日何尝又不是埋葬你的那双手呢?
这个世界无独有偶,除了巴西深陷泥潭,还有它的难兄难弟阿根廷。1982年的时候,阿根廷制造业的增加值占GDP的31.36%,到了2022年的时候就下降到了16.3%。要知道20世纪初的时候,阿根廷还是全世界第七富,而现在人均GDP已经不足挂齿了。
为什么这些拉美国家会先后集体沦陷,陷入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呢?
整个拉美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其实大部分都集中在石油、矿产、金融等领域,而真正去搞制造业的相对来说较少。也就是说,现在这些国家都在吃老本,挖石油、卖资源,挖石油、卖资源。资源的价格忽高忽低,高的时候全民狂欢,可是价格跌下来的时候,可能就会立马把你打回原形。这种社会的驱动方式,不是在布局未来的经济发展,而是在拿运气赌明天。
我们再看亚洲,比如说亚洲的马来西亚也依然在困境当中苦苦挣扎。虽然马来西亚承接了部分日本的产业转移,可是40年过去了,还在给日本企业拧螺丝,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精明得很,工厂给你,技术不给你;订单给你,利润不给你。你永远是个螺丝钉、工具人,人家永远是老板。而马来西亚本身由于过度依赖这种依附性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以导致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当中无法自拔。
但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例外,就是韩国。韩国很有意思,1960年代初的时候,韩国的人均GDP还只有103美元,比今天的缅甸还要穷,可是到了2023年的时候,已经飙升到3.3万美元左右,超越意大利,比肩日本。
韩国之所以能够快速突围,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核心是“卷”到极致的韩国文化。没办法,因为韩国这个地方本身资源、能源有限,天生不足,那只能后天死磕和努力到底,不然的话,何来明日的陌上花开呢?60年代初从纺织轻工业起步,70年代发展钢铁、造船等重工业,80年代汽车、电子产业崛起,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就已经攻克了半导体的技术。可以说,韩国的发展史就是一个连跑带颠的过程,不断地在进行产业升级,一步都不敢落下。
我们刚才提到,1960年代初的时候,韩国的人均GDP也只有100美元左右,比今天一些非洲最贫困的国家还要低,可是到了2023年的时候,它就已经飙升到3.3万美元左右,首次超越了日本。同时,韩国还有一些像三星这样传奇的企业,从初步贸易起家,然后经营杂货和面条,到垄断全球的储存芯片。现在三星加海力士几乎已经在全球储存芯片的市场上呼风唤雨了。
但是韩国这个国家虽然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可是它的成功路径其实其他国家恐怕也难以复制。第一个,韩国的成功也受益于冷战背景之下美国的战略扶持,那个时候越战开始之后,给了它大量的订单,而后再加上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也给了它钻空子的机会。
第二点,也是韩国独特的财阀模式,财阀与政治高度融合,也正是因为如此,财富发展的需求才会裹上政治的外衣,有机会快速落地。但是要知道,在东南亚很多国家,资本和经济个体是永远无法左右政治的。但韩国的这一做法,也使得它的社会阶层变得越来越固化,财阀的权力到今天几乎是只手遮天。
别忘了,“青瓦台上霜满天,总统宝座葬忠魂”,三任总统,11任惨遭清算,流亡的流亡,入狱的入狱,跳崖的跳崖,遇刺的遇刺。所以网友才说,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让你当韩国总统更危险的职业了。
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为什么大部分国家很难真正意义上彻底实现产业升级,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呢?举个例子,当一个国家工人的工资从过去的300美元涨到2000美元的时候,那就代表着大量的工厂可能就要连夜搬走了。为什么?因为总有比你这个地方劳动力工资更为便宜的地方,比如越南,比如印度,那么一夜之间你过去的成本优势就土崩瓦解了。
成本优势结束了,可是技术优势又没有形成,就会出现一个尴尬的局面。这个时候你想搞科技,可是很多技术早就已经名花有主了:新能源在我们手里,稀土技术在我们手里,芯片技术在美国人手里,光刻技术在荷兰人手里。这个时候你才深刻意识到,低端的你做不了了,因为你的成本太高;高端的你现在还做不来,因为没有核心技术,结果就卡在中间进退维谷。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就叫“比较优势陷阱”。
当你失去了廉价的劳动力这个比较优势的时候,却没有获得新技术的创造力这个全新的优势,你就会掉进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当中。更要命的是,发达国家通过技术的垄断、规则的制定,把你死死地掐在了产业链的中低端,就像古希腊神话里面的西西弗斯推着巨石上山,眼看着就要到山顶了,此刻石头瞬间滚下来,如此往复,永无止境。这某种意义上不是宿命论,而是富豪俱乐部根本没有给你入场券。
好,说了这么多,才进入到我们今天真正的主题。那么中国,也就是我们当下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事实上,我们目前正在处于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2023年,中国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达到1.34万美元了。还记得刚开篇我们讲到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准吗?
指的是人均GDP长期停滞在1万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而我们在2023年人均GDP就已经高达1.34万美元了,单纯从数值的角度来看,确实已经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但目前距离世界银行所发布的高收入国家的入场券的门槛1.4万美元,依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来自乐观市场的预判,如果按照年均增速保持在4.5%到5%左右,2027年我们就有望跨越进入到发达国家门槛,实现人均GDP1.4万美元。来自悲观市场的预判,如果在我们改革和前进的过程当中,发生了外部巨大的冲击,那可能这个时间节点要延到2030年前后,最迟在2035年,我们或许也已经进入到发达国家俱乐部了。
但是这个过程可比大家想象当中的要艰难异常。我给你算笔账,你就能听明白。全球芯片市场在2024年的时候,年产值是达到了6276亿美元的,把这些钱全部给中国,把这个市场全部放在14亿的人头身上,平均在每个人身上,也不过才多收入了400多美元而已。而全球汽车市场在2024年的规模是1.6到2.1万亿美元左右,就算全部给中国人,人均也才多收入了1000多美元左右。
韩国为什么能快速崛起?
它本身人口少,就5000万人,光靠一两个产业可能就能让它过上蒸蒸日上的好日子,平均下来,人均GDP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增长的幅度和数据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我们有14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扎扎实实让14亿人口都富起来,那至少可能需要近百个高端产业,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或许我们才能稳稳地进入到发达国家的状态。问题是,全人类能有几百个高端产业被中国所垄断吗?
其实这里就会触及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富裕其实是建立在绝大多数人的贫穷的基础之上的。全球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数也不过才10亿人,而我们中国就有14亿人口,那就意味着一夜之间,这个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数量整整增长了一倍还要多。那或许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有些发达国家是否要退位让贤了呢?
奥巴马曾经说过,如果让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地球是承受不了的。虽然这句话有点刺耳,但也道出了某种真相。在现有的既定的游戏规则之下,14亿人想要集体致富,其实面前的挑战是巨大的。
既然旧路走不通,那怎么办?
中国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既然旧的规则之下,前途是艰难险阻的,那我们就创造全新的世界、全新的规则。
第一步,全维度地去开辟全新的赛道。新能源汽车快速攻占市场,电池、锂电池、光伏产品的技术快速崛起。光伏产业20年前被欧美所垄断,但是现在中国人已经占据了全球80%的份额。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都还没有既定游戏规则的新领域,我们有机会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第二步,就是发展规模优势。14亿人既是负担,但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华为被美国封杀的时候,靠国内的市场就能活下去,且越活越好。所以市场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有了市场,技术可以迭代,产品可以试错,放心可以落地。
第三步,就是重新去定义什么是现代化。美国的现代化是高消费、高浪费,美国人对这个地球上资源的消耗已经是印度的31倍了。所以我们要探索的是高效率、低消耗、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是简单粗暴地去适应和迎合西方的标准,而是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标准,让世界看到生命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回归到最初的问题,14亿人真的要集体步入到现代化的过程当中,它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摆脱陷阱的过程,而是我们要填平陷阱,开辟康庄大道。
那么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是后发展国家的宿命论,也是先发展国家的护城河,是这个世界上某一种或许无从谈及公平的游戏规则的照妖镜。
它在告诉你,或许在现有的游戏规则下,富国永富,穷国永穷。但历史也在告诉我们,没有永恒的陷阱,只有永恒的变革。罗马帝国曾经也是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又何曾不是日不落的,可现在呢?时代的车轮注定是要滚滚向前的,旧的秩序终将要被新的力量所替代。
我们到底能不能顺利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答案其实已经超越了问题本身,这不是一个经济的问题,而是人类文明的一场新的实验。14亿人的现代化,或许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恐也难有来者的全新盛况。我们没有教科书可以让我们去参照,我们也没有先行者走过这条拓荒之路,所以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当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凝聚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再跟我谈跨越什么陷阱,而是我想跟你聊聊我们如何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什么陷阱,能够困住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复兴之梦。今天的困境也许是明天辉煌篇章的序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