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13日报道,日本外交消息人士12日称,美国已要求日本在本月晚些时候的联合国大会上,不要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国家。从日本和巴以的关系看,它会听从吗?
作为一个无法独立自主的小弟,当大洋彼岸的老大亲自拍桌子——“别给巴勒斯坦盖章”——这份来自华盛顿的口令,往往比首相官邸的晚餐菜单更早抵达外务省的办公桌。
看懂了吗?这根本不是“要不要承认巴勒斯坦”的选择题,而是“敢不敢在美日同盟的钢丝上翻筋斗”的生存题。
前面那些“142票赞成、10票反对”的联大数字,再热闹也只是前台掌声;真正让东京头皮发麻的,是后台那条未写进任何公报的潜台词——如果你背叛华盛顿,下次环太平洋军演,横须贺基地的油钱可能就“恰好”批不下来。
泄密?不,这一次连“密”都不需要泄,美国人可以把警告做成广播体操,早六点半就在外务省楼顶循环播放。
所以,别被“日本考虑承认”这种标题忽悠。所谓“考虑”,在日语语境里约等于“我回家跟老婆商量一下”——看似礼貌,实则无限期拖延。
石破茂自己都把辞职时间写进了倒计时,他会把最后一丝政治生命拿去给巴勒斯坦当烟花?别闹了,他连自民党总统选举的会场布置都懒得盯,哪还有胆量在联大投下那一张“Yes”?
于是,东京的算盘珠子噼啪响:
——口头继续喊“两国方案重要”,投票时却“唰”地举手弃权,既不给美国添堵,也不让欧洲把自己拉黑;
——转头把ODA(政府开发援助)再包个三千万美元,贴上“人道支援”标签,照片里一排白箱印着“From JAPAN”,发到加沙临时码头,舆论热度三分钟,刚好够上晚七点新闻。
你看,这不就是经典的“日式切割”?
我承认你“受苦”,但我不承认你“国格”;我掏钱买道德面膜,却绝不把面膜贴在华盛顿的逆鳞上。
说到底,日本不是没同情心,而是更怕“站错队”的代价。
能源通道、美元结算、甚至下一季度丰田在阿拉巴马工厂的税收优惠,全都拴在“美日一致”这根尼龙绳上。巴勒斯坦再惨,也远在天边;华盛顿一翻脸,可是近在枕边。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那206名议员的联名信。
可数字听起来唬人,拆开一看:左翼社民党、立宪民主党、还有自民党里那群退休前放飞自我的老头——凑一起也凑不够推翻内阁的票数。外相岩屋毅接电话时“嗯嗯”两声,转头就把请愿书塞进抽屉,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
那加沙怎么办?
实话实说,东京哪怕明天破天荒承认巴勒斯坦,火箭弹也不会因此停火。
可一旦日本这张“亚洲脸面”豁出去,韩国在野党会立刻逼尹锡悦表态,澳大利亚绿党会把议案塞进参议院,连印度那帮穆斯林议员都会在新德里喊一嗓子——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往往最沉也最烫手。
华盛顿深谙此理,所以才把警告级别拉到“重大影響”这一档。
它要的不是日本雪中送炭,而是日本别在众目睽睽之下递刀子。
所以我判断,日本不太可能直接说“不”,也不会爽快说“行”。
它最可能打的牌,叫“战略性模糊”:
嘴上说“高度重视两国方案”、“关切加沙人道危机”、“支持和平进程”……
但实际上?——拖。拖到政府换届,拖到美国大选风向明朗,拖到中东哪天又炸出一条新头条。
但你我也清楚:有些局势,是拖不起的。
加沙每多围困一天,就有更多家庭破碎、更多儿童失去未来。
这个时候,任何一个国家的承认与否,早已超越外交辞令,变成一种立场信号、一种道义秤砣。
如果日本最终听从美国、拒绝承认,等于自打招牌:“我那些年援助巴勒斯坦,只是演技好。”
但如果它逆了白宫的意、选择承认,它在美日同盟里的“靠谱人设”可能一夜崩塌——以后还想被带进“五常俱乐部”玩吗?
所以说,日本这次的选择,根本不是“听不听话”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赌”的问题。
赌特朗普的中东政策会不会转弯,赌内塔尼亚胡还能硬气多久,赌阿拉伯世界未来能否真的团结,更赌自己能不能继续在中美之间走好那根钢丝。
于是,联大投票那天,我们大概率会看到:
日本代表坐在“弃权”那一排,西装笔挺,头发纹丝不乱,像参加一场迟到半小时的葬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