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孜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领域,依靠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各民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在特色产业的沃土上共同书写着增收致富的故事,在广袤高原间书写着独特的民族团结发展故事。如今,铺展大地的和美乡村似画卷展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标杆如雨后春笋矗立,交出了一份份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共富“绿色答卷”。
特色养殖+文旅赋能: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
在九龙县乃渠镇七日村肉兔养殖基地,兰月辉常穿梭在兔棚间,查看兔子的生长与喂食情况。这是他作为村委会副主任,推动村里种兔养殖产业的寻常一幕。
“以前大家增收没方向。现在不一样了,村两委牵头发展种兔养殖,从选种到销售都有规划,养出的兔子能带来实在收益。”兰月辉说,有了种兔养殖,群众鼓起了“钱袋子”,“蹦”出了乡村振兴致富路。
在理塘县木拉镇,藏香猪养殖是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一张亮眼名片。通过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猪群健康有了保障,养殖产业稳步发展。如今,基地线上线下销路通畅,不仅藏香猪养得好,还带动周边百姓跟着增收,让大家在这门产业里得了实惠。
在甘孜州,这样“产业带着群众跑”的场景,正沿着绿色发展的脉络铺展开来。早在2024年,全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1.50亿元,同比增长6.26%。这亮眼的旅游收入背后,正是甘孜以绿色为笔,让文旅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强引擎”。从前“养在深闺”的山水与文化,变成了家家户户增收的“金钥匙”,看着钱包越来越鼓,大伙心里都亮堂:文旅产业火起来了,老百姓的好日子也跟着“热”了起来。
清洁能源+电商直播:拓宽高原增收新路径
甘孜州绿色经济矩阵的“支架”,还离不开清洁能源的稳稳托住。在乡城县正斗村的光伏基地,一排排光伏板逐光而列,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带来了百姓增收的新盼头。据乡城县能源开发协调办主任泽仁扎西介绍,在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期间,除关键高技术要求岗位外,劳务、机械使用、当地原材料采购费用合计超2000万元,其中,正斗村居民人均累计增收达3万余元。
清洁能源为甘孜儿女带来“阳光收入”,与此同时,新兴业态让深山里的宝贝有了“走出去”的新通道。理塘县藏族青年洛绒桑批,就靠着电商直播,把家乡的虫草卖到了全国各地。几年前,凭借直播间的流量,他创下了一年300万元的虫草销售额。在自己尝到甜头后,为让“一人富”变成“众人兴”,他还帮助乡亲们通过直播找到了增收新路。
“以前乡亲们采了虫草,得等着收购商来,价格没保障。跟着做直播,自己能直接对接客户,能卖到价钱好。看到大家通过直播多挣钱,我觉得这事儿比自己卖货还开心。”洛绒桑批告诉记者。如今在甘孜,像洛绒桑批这样的“高原主播”越来越多,他们的直播间里,不仅有特产,更有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生活。
从特色养殖激活乡村经济,到文旅产业释放生态价值,从清洁能源点亮“阳光财富”,再到电商直播打通共富链路,甘孜州在广袤高原上书写出共富行动的生动答卷。这份答卷里,产业发展的动能藏着各民族协作的力量,百姓增收的喜悦浸着各民族同心的温暖,每一笔都写满各民族的深厚情谊。未来,甘孜州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翼,让更多高原好物带着各族群众的期盼走出大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同行,让“共富之花”愈发绚烂。
全媒体记者:兰色拉姆 乡城、九龙、理塘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睿娟
责编:毛莉泓
校对:马俪伲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