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轮中美经贸高层磋商即将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敏感时刻,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这些企业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技术、航天遥感、工业软件及供应链服务等多个高科技领域,几乎都是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尖子生”。
特朗普更是语出惊人,在9月13日给北约国家写信,要求北约国家“集体”对中国征收50%到100%的高额关税,理由是要削弱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支持。
美东时间9月1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公告,以所谓“违背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为由,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被列入清单的企业中,13家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相关,3家涉及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领域,其余则涵盖航天遥感、量子技术、工业软件及供应链物流等。
上海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业界知名机构均榜上有名。美国商务部规定,这些实体在获取受《出口管理条例》管辖的物项时,必须申请许可证,且审批原则为“推定拒绝”。
这并非美国首次在贸易谈判前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早在2025年3月,中美代表团即将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之际,美国便将70多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
同年7月,在中美财政会谈前,特朗普政府再次故技重施,制裁了18家中国企业。这种“先施压、后谈判”的模式已成为美国与中国打交道的惯用套路。
选择此时制裁中国企业的意图十分明显。美方试图以制裁为筹码,在即将到来的会谈中就关税、出口管制等议题上逼迫中方做出让步。
不仅限于企业制裁,特朗普还在9月13日向北约国家致信,提出更加激进的要求。他敦促北约32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制裁。
他提议北约国家“集体”对中国征收50%到100%的高额关税。特朗普在信中写道:“我相信,加上北约以整体之姿对中国征收50%到100%关税,也将为结束这场战争提供极大帮助。”
特朗普此前已经以印度持续进口俄国石油为由,对印度输入美国货品加征25%关税,使税率叠加达50%,导致印度与美国关系更加紧绷。
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商务部在不到24小时内做出了强硬且精准的回应。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
此次调查是应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申请发起的。调查范围涵盖自美进口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这些芯片采用40纳米及以上工艺制程,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
调查的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而产业损害调查期更是追溯至2022年1月1日,涵盖了长达三年的时间跨度。
与以往不同的是,中方此次反制不仅行动迅速,而且更加系统化和法制化。商务部依据2025年3月正式落地的《反外国制裁法》实施细则,首次将反制措施延伸至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本次反倾销调查源于中国国内产业的申请,申请人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期间,被调查产品的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对国内产业的销售价格造成了明显的压制和抑制。
除反倾销调查外,中方还启动了对美集成电路领域的反歧视调查。这表明,中国的反制策略已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不仅具备坚实的法律依据,更有明确的策略规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