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和某餐饮品牌之争,仍在继续,双方各执一词,舆论甚嚣尘上。
大家关心的,不仅仅是一场纷争,更是——自己在外面吃到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健康的、安全的。
无论是声名在外的餐饮连锁,还是香味四溢的路边摊,当我们把饮食交给素昧平生的外人时,其实已经交出了有关健康的一切。
不可否认,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很多,有良心、有坚守的商家也很多。
但是,还有另外一面。
当我们走出家门,吃到的东西,很可能根本不是自以为的“美食”。
“羊肉串”,10块钱三串,炭火上滋啦作响。你撸得带劲,却不知道串上的肉可能是鸭肉加羊油,再撒点化学香精,“羊味”就有了,甚至连“膻味”都能调出来。你不怀疑,因为它闻起来香,咬起来筋道,和记忆中的没差别。
但真羊肉,根本不是这个价。
你喝的饮料也是,全瓶身写着“纯天然”,但99%的配料来自工厂——香精、甜味剂、稳定剂......就是没有正宗的果汁。
还有超市/饭店里的预制菜、街边的风味小吃、网红店的特调饮品......我们照买不误、照吃不疑,因为“看起来没问题”,因为“大家都这样吃”,因为,眼不见为净的盲信。
这就是当下关于食物最可怕的地方:
我们已经习惯被食物欺骗,习惯了加工痕迹、习惯了套路味道、习惯了看包装就下判断。食品行业没有下限,我们也早就没有警觉。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味蕾也正在被逐步改造。长期接触这些高度加工的食品,让我们对天然食物的本真味道越来越不敏感。
就像习惯了重口味的人再也尝不出食材本身的鲜美,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对真材实料的期待和判断力。
食品工业的科技手段日益精进,从香精、色素、防腐剂,到增稠剂、保水剂、仿生胶体,都在被用来创造更“完美”的加工食品。
而这些产品的成本,往往只有真材实料的几分之一。
就像接下来将要看到的,可能会让你从胃里生出反感——
不是因为食物难吃,而是因为你终于看清它们到底是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