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到14日,山东外海的禁航通告和夜间有人拍到的画面,让很多人猜测是不是进行了“反导拦截试验”。
不过综合分析来看,这次实弹试验不是针对外太空或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反导,而是一次针对低空、可能有隐身特点的巡航导弹目标的拦截演练。
是来检验和提升对来袭巡航导弹的舰空、地空拦截能力,保护首都圈和北方海域的安全。
禁航通告带来的讨论
根据潍坊海事局发布的禁航通告,时间覆盖了9月12日下午到9月13日中午,以及9月13日晚到9月14日中午的这片海域。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了目击照片,能看到两个飞行物像是碰到了一起,或者快要碰到发生了拦截:一个走的是抛物线,速度快,火光明显,飞行高度完全在大气层里,最高也就几千米。
另一个速度慢,火光小,从低往高飞,样子更像模拟巡航导弹的靶弹。
信息来源:明起,进行军事活动,禁止驶入,山东一地发通知
从它们的轨迹和相对速度来看,那个走抛物线、火光明显的应该是拦截弹或者防空导弹,用这种高抛的轨迹来靠近并锁定靶弹。
而速度慢的极有可能是靶弹,也就是模拟巡航导弹的飞行器。要是这么对应起来,结论就很清楚了。
这次实弹射击是在测试舰空或地空防空导弹对低空巡航目标的拦截能力,不是传统意义上拦截那些飞到外太空或近空间的弹道导弹。
真正针对弹道导弹的反导拦截试验,通常发生在更高的角度和高度,不会在只有几千米甚至几百米的高度出现这么明显的大火球。
而且这次拦截点离云层很近,这些云层还是低空的层积云,一般在1500米以下,这也能说明拦截高度比较低。
中段反导和这次事件不一样
中段反导就是反导拦截系统在弹道导弹飞行的中段进行拦截。
典型的中段反导系统都是针对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设计的,因为这些射程上千公里的弹道导弹,飞行全程分初、中、末三段。
初段是导弹发射后到飞出大气层,中段是在大气层外飞行;末段也叫再入段,是重新进入大气层飞行的阶段,中段反导就是在大气层外,对处于飞行中段的弹道导弹进行拦截。
信息来源:昨晚又刷屏!陆基中段反导怎样“一击必杀”?
不同射程的弹道导弹,飞行中段的高度不一样,一般在200到2000千米之间。
近程弹道导弹中段高度大概200到300千米,中近程的最大能到800千米左右,中程的最大约1000千米。
远程(洲际)的最大能到2000千米左右,从这次山东外海事件的目击画面能看出,飞行物的高度远远没到中段反导需要的高度,飞行轨迹等特征也和中段反导不相符。
所以从技术和实际情况判断,这次巨响不是中段反导试验。
美军隐身巡航导弹的威胁
最近这些年,美日韩一直在提升巡航导弹和低空突防能力,既有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也在发展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美军的隐身巡航导弹对我国的威胁不小,以AGM-158系列隐形巡航导弹为例,这是美国新研制的空射武器。
它的主要特点是用各种先进技术减少红外和电磁特征,能突破对方密集的防空网。
目前这个系列有好几个型号在使用,早期的AGM-158A射程约370公里,已经生产了2000多枚,不过美军觉得它的射程不够应对未来大国冲突,现在已经不生产了。
AGM-158B是增程型,射程超过1000公里,能在对方防空系统的防御范围外发射,还能利用射程优势规划路线避开拦截。
信息来源:美军急扩导弹库应对全球冲突 斥资78亿美元扩充导弹库存
AGM-158C是反舰型,专门针对防护严密的海上目标设计,能检测雷达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并自动躲开,也能根据对方的电磁信号追踪目标。
另外,这两种先进的巡航导弹还有很强的网络通信能力,多枚同时发射的导弹能根据战场情况自主配合,一起打击目标。
美国空军说,每架B-1B战略轰炸机可以挂36枚AGM-158C,“只要5架B-1B轰炸机,就能向中国航母编队发射180枚这种导弹。
就算中国舰队拦下95%,剩下的9枚也能把航母打残”,由此可见,美军隐身巡航导弹在射程、隐身性能和打击能力上,对我国沿海地区安全都有不小的威胁。
山东外海模拟拦截的依据和价值
渤海和山东外海是保障北方海域安全的重要区域,结合目击照片等证据,这次很可能是在模拟拦截美军隐身巡航导弹。
为了真实模拟敌方隐身巡航导弹,靶弹得有一定的隐身特征,飞行速度在亚音速或接近亚音速。
而拦截弹要用更快的速度、高抛的轨迹来争取合适的碰撞高度和时间,这也是很多中远程防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时常用的方式。
从技术角度看,照片里的拦截弹在飞行末端有向上抬升的轨迹,这是为了在速度差大的情况下调整碰撞点和角度,保证拦截装置(爆炸或直接撞击)能击中速度较慢的靶弹。
靶弹速度明显比拦截弹慢,火光也小,这更能说明它是模拟巡航弹的靶弹——常规巡航弹不需要像战略弹道导弹那样飞得那么高,反而注重低空突防。
过去,我国海军和海空防御体系多次进行过舰空导弹拦截超低空掠海巡航靶弹的演练,也取得了实际成功。
比如近些年,052D、054A以及更早期的舰艇都有拦截掠海靶弹的实弹记录,使用的武器包括海红旗-9B、海红旗-16、海红旗-10等型号。
这说明我国对掠海巡航目标的拦截能力在不断提升和完善。
这次演练延续了类似的思路,测试不同系统在复杂电磁和气象条件下的实战拦截能力,这对完善联合作战流程、提高对隐身巡航武器的探测识别和拦截成功率很重要。
这类演练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我国对周边潜在的巡航导弹威胁很重视,应对能力也在提升。
二是通过公开的禁航和演练,向外界展示我国在关键海域对低空突防武器的探测和拦截能力。
对周边国家来说,这既是一种威慑,也是防御透明化的体现——说明这些演练不是盲目进行的,而是根据已有的情报评估,针对实际防御需求开展的。
总的来说,结合禁航通告、目击影像和轨迹特征,山东外海这次的“反导拦截试验”,更准确地说是一次针对低空、可能有隐身特征的巡航导弹靶弹的拦截演练。
这类演练对保护沿海重要目标、防范美日等国可能的低空巡航突防很有实际意义。
也提醒我们在未来的防空体系建设中,必须不断提升低空探测、被动与主动传感器融合以及拦截流程的协同效率,以应对更复杂、更隐蔽的来袭威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