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Smart在中国市场的下滑速度令人震惊。2024年,Smart在中国销量为33427辆,同比下滑19.37%,未能完成5万辆年销量目标。
今年1-8月,Smart品牌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约1.8万辆。其中Smart精灵(参数丨图片)#1销量占比达77.78%,销量为14289辆,,同比下降37.79%。
这一成绩,不仅远低于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竞争对手的月销数万辆规模,甚至未能达到品牌自身设定的最低目标。
据媒体报道,Smart不得不将年初制定的8万辆销量目标下调至4.8万辆或以下,这一数字甚至比去年“保5万争6万”的保守口号还要低。
Smart的衰落,根源在于对自身核心价值的背离。曾以“小巧灵动”为标签的Smart,却选择了一条自我颠覆的路。
首款电动车型精灵#1轴距拉长至2750mm,后续推出的精灵#5更蜕变为车长4.7米的中型SUV,彻底抛弃了“微型车”的基因。
这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转型,让Smart陷入尴尬境地:既未能吸引注重空间的家用消费者,又失去了原有都市青年群体的青睐。
一位车主吐槽道:“买smart就是图个小巧好停车,现在车身这么膨胀,价格还高高在上,谁买单?”
在Smart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区CEO易寒的位置却依然稳定,这令人好奇他的背景与实力。
易寒,这位进入Smart近两年的品牌营销负责人,一直强调“坚定不移把Smart做大”,但市场用脚投票,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Smart似乎终于意识到了小车才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9月2日,Smart官宣两座车回归,将于2026年底推出全新纯电车型Smart精灵#2。
这款被网友戏称为“剁椒鱼头”的新车,能否为Smart带来转机,仍然是个未知数。
销量下滑的背后,产品质量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2025年以来,车质网数据显示Smart车型投诉量激增.
车身异响、车机黑屏、座椅加热失灵等基础问题频发,售后服务响应迟缓,这些质量问题更是彻底摧毁了消费者对Smart的信任基础。
再说几句
与Smart的颓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股东吉利汽车却如同坐上了火箭,近日官宣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至300万辆,增长势头强劲。
研究机构估算,Smart每年的亏损额在5亿至7亿欧元之间,如果不是母公司的持续输血,该品牌可能根本活不到现在。
当下,吉利大概率优先输血银河、极氪,Smart恐成“弃子”。这种可能性正在日益增大,因为吉利需要将资源集中在更有前景的品牌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