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均来自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标注了文献来源和截图,请悉知。
在2011年12月份的时候,一笔看似平平无奇的军购交易,却在国际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因为双方交易的物品,竟然是三架在停机坪上风吹日晒了近十年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
也正因如此,这笔总价4700万美元的买卖,在当时许多西方媒体眼中,无异于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图源网络
他们毫不客气地用“用黄金买废铁”来形容,毕竟这三架伊尔-78加油机看起来实在是惨不忍睹,机体上锈迹斑斑不说就连内部的线路也早已严重老化。
那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盘算?一笔被普遍嘲讽的交易,又是如何在十多年后让某些人“悔青了肠子”的呢?
图源网络
甩不掉的“钢铁包袱”
对于当时的乌克兰来说,这三架伊尔-78可不是什么战略资产,而是实实在在的“负资产”。
或许在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确实继承了一份厚重的家底,其中就包括了几十架被称为“空中巨兽”的伊尔-78加油机。
可这份“遗产”实在是太沉重了,当时经济无比困难的乌克兰,一度面临着资金紧缺的难题,这也就导致其根本无力承担这支庞大机队高昂的维护和保养费用。
这些曾经的空中霸主,就这样在时间的侵蚀下,从尖端装备一步步沦为无人问津的“废铁”。
图源网络
它们静静地趴在机场任由风雨剥蚀,这些飞机每天都在持续消耗着本就捉襟见肘的资源,直接就成为了乌克兰甩不掉的“包袱”。
直到2011年12月份,中国以4700万美元购买三架伊尔-78的订单,简直就是替乌克兰完全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毕竟翻新这三架飞机的成本不过区区数百万美元,一来二去之下这笔买卖足够让乌克兰净赚将近4000万。
图源网络
但没有人能想到的事,我国4700万美元买的,根本就不是那三架锈迹斑斑的飞机躯壳,而是两样用钱都难以直接买到的无形资产:核心技术与战略时间。
那时的中国空军,正被一个致命短板牢牢扼住喉咙,要知道当时我国的主力加油机轰油-6载油量仅有可怜的37吨,一次最多只能给两架战斗机加油。
这就导致我国在当时,根本无法支撑战机群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远海行动。
图源网络
为了补上这块短板,我国不是没想过办法,但那些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不仅对我国开出了天价,更在核心技术转让上遮遮掩掩,态度极为保留。
而反观乌克兰的这笔交易,妙就妙在附赠的“赠品”上,乌方不仅卖了飞机,还打包转让了不少相关的苏式空中加油技术。
这批资料的价值,可谓是远远超过了那三架飞机本身。
图源网络
更重要的是我国买到了“时间”,在国产大型运输机平台(也就是后来的运-20)成熟之前,空军的加油能力存在一个巨大的“空窗期”。
这三架伊尔-78的到来,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白,确保了整个加油机技术体系和人才队伍的培养没有出现“断线”,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到自主研发的平稳过渡。
它们不仅是研究的样本,更是宝贵的实践平台。
图源网络
一笔投资撬动了天空
飞行员们只需要通过刻苦训练,就能够很快将对接成功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直接就达到了国际优秀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这些买来的加油机,还参与了不少远海巡航任务,为我国战机编队提供了关键的空中续航保障,积累了宝贵的大型加油机实战使用经验。
可以说这笔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的4700万美元投资,最终起到了巨大的战略杠杆作用。
图源网络
它就像是一剂催化剂,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彻底引爆了中国空军远程作战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我国工程师们对这三架引进的伊尔-78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从而获取了海量的第一手关键数据,这些宝贵的知识自然会被悉数应用到了国产加油机的研发之中。
以2016年服役的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为理想平台,一款全新的国产加油机——运油-20应运而生。
它不仅继承了伊尔-78的设计思路,更在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上实现了全面超越,其载油能力能够轻松突破100顿,并且可以同时为三架歼-20这样的隐形战机进行空中加油。
这带来的变化是指数级的,中国空军的作战半径几乎提升了一倍,将曾经遥远的“航程边界”转变成了可以实际掌控的“行动区”。
这种改变,连大洋彼岸都看得一清二楚,英国媒体在当时就评价道,中国用区区4700万美元,就令自身的空中加油能力出现了跃升。
图源网络
而日本防卫省的报告中,也对中国空中加油能力的飞速提升表示了严重关切,认为这可能改变区域的力量平衡。
可以说最初那笔不起眼的投资,最终撬动了价值千百倍的地缘战略优势。
回过头再看这场交易,它无疑是一次战略远见对短视机会主义的完胜,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不同的选择决定了完全不同的未来。
图源网络
乌克兰用苏联的战略遗产,换取了眼前的经济纾困,解了一时之急,而中国则用有限的资金,投资了未来的战略自主。
一个有趣的结局是,当中国的运油-20机队不断壮大之时,那三架完成了历史使命的伊尔-78,被悄然改装回了运输机用途。
它们就像三位导师,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学生奔赴更广阔的天空。
图源网络
结语
这笔交易也不仅是中国军工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更是一个关于如何识别和把握非对称价值机会的经典案例。
那么你觉得我国的这笔交易是否划算呢?在我国科技领域不断迎来突破之际,又是否会有新的大国重器即将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运-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