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企业为了在汽车市场突围,可以说是用尽了各种办法,此前宣称的订单如今已没人信了,如今有车企又开始说起电车的保值率了,说是电车保值率已超过燃油车,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其实电车保值率这回事完全是车企自己造成的!
电车保值率难以与燃油车相比,在于电池的特性决定的,电车的电池价值很难评估,连电车企业自己的评估软件都很难准确评估电池的剩余容量,因为电池包存在“木桶效应”,即最弱电芯的性能会限制整个电池组的性能,电池内部的工作温度等也会影响电池电量评估。
电车企业对于一手车主和二手车主的权益差异巨大严重影响着二手电车的价值,部分电车企业不为二手电车车主提供免费换电池服务,这就导致许多消费者相当抗拒二手电车,进一步降低了二手电车的价值,当然有车企承诺二手车主享有一手车主的权益,不过与电池“木桶效应”类似,有电车企业不给予二手电车车主同样的权益,就已导致消费者对所有二手电车产生疑虑。
电池的衰退存在多变数,一辆使用3年10万公里的电车与一辆3年1万公里的电车衰退程度有可能是一样的,电池过度使用容易导致电池加速衰退,电池长期不用也会加速衰退,因为电池需要勤充勤放才能保持活性,长期不用电池活性会下降,过度充放电也会加速电池的衰退。
零公里二手车的存在更是大幅压低了二手电车的价值,一般来说零公里二手车的价格为新车价格的八成左右,这就标定了二手电车的上限,无论二手电车品质多好,它的价格都必须低于零公里二手车。
这种种原因都导致二手电车的价值往低了打,毕竟二手车商必须尽可能降低自己的风险,而更低的价格,二手车商卖出的价格也能更低,才能尽快将收购来的二手电车销售出去,以免砸在自己手上。
回顾这几年电车行业的营销,有太多的过度营销最终都被证明夸大了,其中近期被吹爆的营销噱头,当属订单营销了。
去年国内电车行业的新车型发布后的订单量往往还只有几万辆,然而即使是几万辆去年媒体采访某车企的高管就被指出其实大家都知道订单是咋回事,只是眼见着别人动辄都是数万辆,自己如实报出数千辆订单,面子上就太不好看了,因此都跟着报个数万辆。
今年订单数就更不得了了,动辄就是超10万辆,结果由于太用力,导致国内今年发布的诸多车型累计订单数量竟然已高达5000万辆了,这比中国市场汽车销量的3000万辆多还多出了六成,这下子遮掩不住了,大家都知道订单是怎么回事了!
智驾曾是电车行业引以为傲的竞争优势,毕竟燃油车的动力特点无法很好地适配智驾,然而随着一单事故的发生,应急管理部、工信部等纷纷发声指出国内智驾大多是L2级别、属于辅助驾驶,这下子电车又被撕下一层遮羞布。
电车纷纷将隐藏式门把手作为他们的创新科技,然而隐藏式门把手的弊病早已广为人知,甚至某外资百万豪车就因隐藏式门把手在车辆碰撞起火后锁死车门,导致车外救援人员难以救援,最终车内驾乘人员被活活烧死,屡屡发生隐藏式门把手导致的这些事故,到如今终于要整治了,据说全隐藏式门把手将被禁用。
凡此种种都说明电车这些营销确实过头了,这可能与这类企业在其他行业的营销习惯有关,然而汽车与其他行业有本质的不同,汽车的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更重要的是汽车涉及到生命安全,一旦出现事故那就是人命伤亡,因此传统汽车企业向来将安全放在首位而对于引入新技术采取保守态度,电车行业为了从中杀出一条出路,就采取了激进的态度,如今连连被打脸,不知他们能否吸取教训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