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00元是老百姓的‘家底’,一分一厘都要掰成两半花!”走进涪陵区荔枝街道建涪社区清廉展厅,泛黄的老账本记录着首任党委书记传国顺这句话的要求。从1980年卖掉闲置砖屋凑齐300元启动资金,到2025年集体资产突破1.5亿元,建涪社区用40余年时间,以“廉”为笔,在超大城市社区治理的画卷上,绘就了“集体增收、民生改善、治理提升”的动人图景。
时光倒回40多年前,建涪社区还是一片老旧街巷交织的“城中村”,集体资产仅有一间砖屋。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境,传国顺带着居委班子“破局”:卖掉砖屋换钱,组建社区建筑队。
创业之初,“清廉”就成了刻在骨子里的规矩——所有开支记进账本,居民代表轮流监督签字;建筑队成员签订《廉洁承诺书》,一颗螺丝钉都要登记入库;干活凭质量说话,不搞“做一方黑一方”的糊涂事。靠着这份“清白”,建筑队从打碎石、修堡坎起步,一步步建起建涪综合楼、建涪大厦,建涪农贸市场等项目,到20世纪80年代末,集体资产已超百万元。
“老一辈打下的‘廉洁家底’,我们不能丢!”2012年,第二代“当家人”传友文接过接力棒,提出“跳出建筑谋发展”,将建筑公司改制为“建涪农工商总公司”,业务拓展到房地产、服务业等领域。面对更大的商业诱惑,班子立下“三不原则”:不搞利益输送,所有项目公开公平竞争;不做虚假工程,开发宏声大厦时宁可多花500万元,也要换掉不合格建材;不占集体便宜,管理人员只拿工资,年终收益全归集体。
如今,第三代建涪人继续给“廉洁基因”添新内涵。社区建起“党委统廉—支部践廉—党员传廉”的责任体系,把18个网格变成清廉阵地,搞“小青话廉”“警示体验”;集体企业推行“六权分离”,居民代表大会掌所有权、职业经理人管经营权、监委会抓监督权,每一笔钱都花得明明白白;超过500元的支出要分级审核,10万元以上得街道党工委终审,“一分钱都不能乱花”。
廉洁建设不是“空架子”,得让居民看得见、得实惠。社区设了120个廉情网格,干部、网格员上门“敲门问廉”,居民有啥意见、发现啥问题,随时能反映;遇到矛盾纠纷,“荔刻调”机制马上启动,小事网格员现场解决,大事社区“两委”商量着办,这些年实现了居民越级信访 “零上访”。
2025年建涪社区集体资产突破 1.5亿元,资金积累2530万元。集体有钱了,最先想到的是老百姓。这些年,社区累计拿出超2000万元给居民发福利:60岁以上原住居民每月有生活补助,重阳节、春节有慰问金,考上大学有奖励金,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还有“红包”。2024年一年,就发了185.1万元福利,4.8万人次居民受益。家住建涪大厦的李婆婆笑着说:“现在日子越过越舒心,社区把我们当家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从300元到1.5亿元,变的是集体资产的数字,不变的是建涪人“以廉兴业、以廉润民”的初心。如今的建涪社区,不仅有四星级宾馆、繁华农贸市场,更有“零事故”的安全环境、“零违纪”的干部队伍、“人人促廉”的好风气。这“廉洁密码”,不仅是老书记传下来的“传家宝”,更是一代一代社区干部守护民生幸福的“金钥匙”。(蒋海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