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融”易办,真的容易办! 静安寺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完成“搬家整合”高效启运

0
分享至


9月16日,上海首个街镇级行政服务阵地——静安寺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在北京西路1828号完成“搬家整合”后正式投入运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俊为中心揭牌。

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喊出的“‘融’易办,真的容易办!”响亮口号,既生动诠释了以“部门融合”让行政服务变得简单、高效的坚定决心,更是对“让百姓办事容易”的郑重承诺。



通过“楼上—楼下”“前台—后台”“内圈—外圈”“中心—街道”“物理—化学”五个维度的创新实践,把“易”享便捷、“易”享高效、“易”享尽享、“易”享保障、“易”享温暖的优质服务“直达”群众身边。






“楼上—楼下”办得好

“易”享便捷,群众办事“少跑腿、好办事”

作为全市首个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中心不仅整合了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区招商服务一体化中心静安寺街道分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等多个部门,还让相关行政部门“整体搬入”同一栋楼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心共设4层,采取“一楼办事、楼上办公”的垂直服务架构。一楼综合服务大厅内有序分布着总服务台、分类业务窗口、24小时自助服务、民生暖心屋、妈咪小屋、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等业务接待办理窗口和便民设施,方便群众和企业一进门就能精准找到对应的服务区域。二楼及以上是相关行政部门的集中办公区域。原本分散在4个不同办公场所的工作人员“同楼办公”、既降低了部门间的沟通成本,更让窗口受理后需跨部门协同的业务能够快速内部流转。

从物理空间到业务办理的全方位融合,“易”享便捷成为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腿、好办事”的最优解。

“内圈—外圈”办得全

“易”享尽享,可受理事项增至665项

“搬家整合”不仅是办公地点的迁移,更是服务事项的集中扩容。中心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基础业务为“内圈”,持续拓展服务半径,将可受理事项从原先的340项增至665项,构建起涵盖多领域业务的“外圈”,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业务融合。


“内圈”设有8个办事窗口,紧紧围绕居民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主要负责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一网通办”社区事务的受理,确保居民“柴米油盐”的民生小事妥善解决。

“外圈”设有7个办事窗口,企业服务、城市运行管理、就业服务、廉租房服务、退役军人服务等领域的业务事项悉数纳入其中。在这里,企业可以一站式享受政策咨询、注册指导、诉求反馈等服务;居民或经营者遇到特殊建筑装修、餐厨垃圾及废弃油脂申报、限额以下建设工程备案、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或业务咨询等情况,也能够直接“对话”城运、城管、平安、经济发展等部门的窗口驻点人员。

从民生细微处到企业发展、城市治理关键事,“易”享尽享的服务覆盖不仅让受理范围从“单一化”变为“全方位”,更让群众办事“来一次、办到位”。

“前台—后台”办得快

“易”享高效,全流程闭环顺畅高效

为了解决群众办事“找不到专业人员、找不到办理地方”的“痛点”,中心将搬迁整合后新增的其他领域业务窗口,全部纳入“前台受理、后台协办”工作机制,用流程融合提升办事效率。


前台窗口专注咨询类、备案类、申报类及社区事务常规事项等“即来即办”的简单业务,做到“当场受理、当场办结”。遇到材料烦琐、情况复杂或需多部门协调的“疑难杂症”,前台会立即启动“后台协办”流程,由后台工作人员迅速跟进,开展业务指导、条线沟通、协调处理,形成“受理—流转—处置—反馈”的全流程闭环。更为贴心的是,群众在事务办理过程中遇到疑难事项及复杂问题,或者对拟办理事项因政策限制无法进行办理的情况存疑时,还可以找到“办不成事”特设窗口寻求帮助或者提出诉求。

“易”享高效的服务节奏为“不好办、不能办、着急办、不知怎么办”等棘手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思路,也让群众办事“能办成、快办成”。

“中心—街道”办得实

“易”享保障,确保“百姓诉求真解决”

作为街道行政事务办理的核心窗口,中心依托的是静安寺街道的“全力量支撑”。从原先各行政部门分散多处,最远的点位离街道办事处约1.2公里,到各部门统一进驻中心,距离街道办事处仅170米,这一空间距离上的大幅缩减,既显著提升了支撑保障与快速响应能力,更通过各部门力量的融合确保“百姓诉求真解决”。


如果说,中心是直面群众和企业的“前端枢纽”,在第一时间收集、整理各类诉求,并进行分类汇总、实时反馈上发挥着积极作用,那么街道就是确保中心有序高效运转的“坚强后盾”。

政策支撑上

定期为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确保“懂政策、会办事”;

资源协调上

遇到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的业务难题,主动对接市、区相关部门,整合资源、搭建桥梁、破解难题;

后勤保障上

实行“中心靠前服务,街道兜底保障”管理模式,为让居民办事更便捷,街道对民生服务类设备精心配置、优化升级,对于工作人员办公所需设备,则严格遵循从简利旧原则,通过旧物复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易”享保障的服务成果不仅体现在服务事项“办得好、办得全、办得实”,更让群众办事“有着落、心踏实”。

“物理—化学”办得暖

“易”享温暖,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相较于以往无集中服务阵地、无跨部门协同机制、无标准化暖心服务的“三无”状态,中心实现了从“0”到“1”,从“物理聚合”到“化学融合”的突破。


早在中心筹备阶段,街道就首先完成了“物理层面”的综合规划:

各部门人员集中入驻同一个空间办公,业务窗口按类别分区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便民休息区等设施统一配备,完成从“0”阵地到“1”个综合服务枢纽,“一厅受理”服务的构建。

“软性层面”的磨合与融合也在同步进行。

比如,每个楼层安排1名“楼组长”,负责统筹协调本楼层各部门工作;一楼综合服务大厅专门设置1名“首席接待员”,全面协调统筹所有业务窗口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更精准的综合服务指引;特别制作一批带有“‘融’易办”标志的档案袋,居民领取后可以将业务办理材料放入袋中,交由相应工作人员办理,之后再来领取办理结果;制定《静安寺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工作责任,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让窗口工作的日常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随着“零散式”的分散服务蝶变为“一体化”的融合服务,“就近可办”的基础服务进阶为“贴心好办”的优质服务,“易”享温暖的服务态度正在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为“有暖意、有温度”的服务点赞。


“今天搬家启运的行政服务中心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了‘双中心联动’的便民格局,前者专注高效办事,后者侧重引领凝聚,将共同编织起一张覆盖辖区的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网络。”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始终坚持先行先试,持续完善服务细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用“融”的智慧聚能,以“易”的初心惠民,让“‘融’易办”真正成为居民心中的“容易办”、成为群众和企业口中的“办满意”。


记者:邢蓓琳

视频:钱堃

编辑:叶苹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静安 incentive-icons
上海静安
上海市静安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号
42119文章数 133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