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最难办的学科,莫过于“航”字辈。航空、航天、航海,无不以“多学性”为特色。在覆盖绝大多数理工科知识的同时,管理学、语言学、医学、农学等学科,也有融入其中的趋势。换个角度想,如果有一所高校能同时办好这“三航”,那将大大提升毕业生的发展上限。哈尔滨工程大学就是一个实例。
在继续保持就业率高位优势的基础上,哈工程超43%的毕业生进入国防科工领域,47%以上的毕业生签约世界及中国500强。近五年入职国防科工领域的毕业生已达9221人。
其中,中国船舶集团以超1600人的录用人数,成为录用哈工程毕业生最多的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紧随其后,录用人数也超过900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等单位,录用人数也都在400人以上。整体上看,这9000多名毕业生中,至少3100人都集中于航海、航空、航天相关单位。
对熟悉哈工程的人而言,中船集团成为哈工程的“用人大户”并不意外。毕竟,以“三海一核”为办学方略的哈工程,在船海领域的权威性母庸质疑。“船海”看似只有两字,却是涵盖绝大多数理工学科、综合性极强的办学领域——
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全国第一,与之相关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学科同样名列前茅。工程学学科则打出全球影响力,跻身ESI世界前千分之一;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
尤其在水声工程领域,哈工程目前已是国内规模最大、学科方向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高水平水声技术人才的培养摇篮和水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源头,培养了我国水声行业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半壁江山。
正是通过对“船海”这一庞杂学科领域的精准把握,哈工程毕业生能够胜任我国船舶领域的不同岗位,也因此成为中船集团,这一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的重点校招目标。
与中船集团的“顺理成章”形成对比的是,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国航发等航空航天单位,亦成为哈工程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毕竟,哈工程在船海领域的成就过于耀眼,使人误以为航空航天并非哈工程的“主场”。但作为以导弹工程起家的单位,哈工程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建设,也绝非其他高校所能比肩。
目前,哈工程航空航天类专业涵盖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兴海领军)三个专业方向,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或黑龙江省重点专业,已经成为我国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相关专业近几年就业率均在96%以上,超过哈工程整体就业率,到世界500强企业的毕业生始终保持在85%以上,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地的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升学率也相当可观,超70%,升学院校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航天科工/科技集团相关院所、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
“为国铸剑”也好,谋求稳定就业也罢。无论动机如何,对想在“三航”领域扎根的学生来说,哈工程的资源能切实帮他们把专业能力转化为职业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