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毛曾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
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这句话像一根针,刺破了人们心中的幻想。
我们总希望有人能看穿我们的脆弱,接住我们的崩溃,替我们扛下所有风雨。
现实往往是:别人或许能陪你哭、陪你叹,但真正的救赎,始终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
墨多先生在《自渡》里,用十年心理咨询的真实案例,撕开了成年人世界的真相:“世间皆苦,唯有自渡。”
这本书不是一本鸡汤,而是一盏灯,照亮了“自见、自爱、自洽、自愈、自渡”的路,告诉我们:
人生这场航行,没有永远的摆渡人,能让你抵达彼岸的,只有那个不肯放弃的自己。
1
别等别人来疼你
先学会接住受伤的自己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 心里委屈得要死,却还要笑着说“没事”;
· 和伴侣吵架,自己很委屈,却先反思是不是自己太敏感;
· 渴望被理解,却始终等不到那个懂你的人。
墨多先生在书中讲了一个来访者白梦的故事。
她总是怀疑丈夫出轨,甚至跟踪他、电话轰炸他,看到丈夫和女同事吃饭就冲进餐厅质问,事后又因冲动羞愧不已。
深挖后发现,白梦的不安源于童年——父亲出轨抛弃家庭,让她心里住了个“怕被抛弃的小孩”。
这个“内在小孩”藏在潜意识里,每次遇到类似场景,就会跳出来让她失控。
“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我们心里都住着一个曾经受伤的孩子。
他可能被忽略、被否定、被抛弃,但他一直在等一个人回头看他、抱抱他、对他说:“我不会把你丢在童年,谢谢你成为我。”
你要学会做自己的父母,接住那个受伤的自己。
难过时告诉自己“我知道你很难受,我陪着你”;
犯错时别骂自己“没用”,而是说“没关系,谁都会出错”。
不是等别人来疼你,而是你先疼自己。
2
停止精神内耗
你的情绪需要你照顾
白天忙到脚不沾地,晚上躺在床上却反复回想:
· “我是不是说错话了?”
· “他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 “我为什么总是做不好?”
这不是反思,这是精神内耗。
书中另一个来访者柳柳,因为一次汇报迟到,让小组丢了项目,从此陷入无尽的自我批判:
· 同事没跟她一起吃饭,她觉得是自己的错;
· 工作中出点小错,就联想到上学时的失败。
她每天熬夜反省,直到天快亮才能睡着,整个人瘦得脱了形。
墨多先生点醒她:过度自省的本质,是对自己的隐形攻击。
我们总是被“聚光灯效应”困住,以为自己的每一点错都会被别人盯着。
但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的实验结论却显示:人们对他人的关注度,远低于我们的想象。
就像柳柳担心同事记恨她迟到,可同事早就忘了这件事;你以为自己说错话很尴尬,别人可能转身就忘了。
墨多先生说:“你越关注否定、怀疑、愤怒、颓丧等负面情绪,它们就会越活跃。
你需要觉察这些负面情绪,并带领自己走出来。”
书中分享了一个停止内耗的小方法:
当负面情绪涌来时先做三次深呼吸,然后问自己“这件事,一年后我还会在意吗?”
大多时候答案都是“不会”。
你的情绪很珍贵,别让它消耗在没必要的纠结里。
情绪就像海浪,它会来,也会走。
你要学会冲浪,而不是被淹没。
3
你不是命运的受害者
而是自己的拯救者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没背景、没能力,再努力也没用”、“原生家庭不好,我注定不会幸福”……
你是不是也偶尔会这样否定自己,把人生的不顺都归为“命不好”?
但《自渡》里的陶桃,却用经历告诉我们:你不是命运的受害者,而是自己的拯救者。
陶桃一直后悔自己当年没有选择艺术专业,而是听了家人的话学了会计。
她每天活在遗憾和自责中,甚至通过游戏模拟“另一个自己”的人生。
直到她终于明白:人生剧本是可以改写的。
她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艺术、做作品,最后不仅考上了艺术研究生,还办了自己的展览。
墨多先生说:“你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孩子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你永远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力量,完全有能力改写人生。
也许你现在觉得难,但就像书中说的:“山峰自有顶,海洋自有岸,人生起落,自有峰回路转。”
别再把自己当命运的受害者,试着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哪怕只是每天多学一个知识点,多尝试一件小事,你都在慢慢拯救自己。
4
墨多先生在《自渡》里写道:
“人生漫长,在喧嚣中自见,在孤独中自爱,在关系中自洽,在伤痛中自愈,最终在生活中自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